钧瓷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被誉为“国之瑰宝”,其艺术特点独树一帜。重三点:型、工、釉。好的钧瓷基本标准要达到型美、工精、釉色奇。也就是说,造型要美,做工要精,釉色要出众。它,乳光莹润,似玉非玉胜于玉;它,质地淳厚,开片声似琴如铃;它,色彩奇幻,意境幽远绝世无双。自宋徽宗起,钧瓷被历代帝王钦定为御用珍品,只准皇家所有,不准民间私藏。钧瓷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盛誉。
宋朝时禹州神垕的钧瓷艺人无意中发现釉中配以铜屑,能烧制出玫瑰紫,海棠红般炫丽的颜色,后又尝试着把铜矿石配在釉里,烧出了色彩更加丰富的瓷器。把微量元素加入釉内,通过高温产生窑变的技术是神垕钧瓷艺人的一项伟大成就。一线拍行藏品征集一伍三〇三七二二一九一。《中国陶瓷史》上说:“宋代的钧窑首先创造性地烧造成功铜红釉,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正是如此,中国陶瓷史结束了“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局面。
鉴赏钧瓷要着重三点:型、工、釉。好的钧瓷基本标准要达到型美、工精、釉色奇。也就是说,造型要美,做工要精,釉色要出众。
具体说,型,就是钧瓷的设计造型,是陶艺家的雕塑,体现一个艺术家的水平,体现一个艺术大师的审美眼光、修养、修为、学识和创作风格,这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俗话说“型为本,釉为魂”讲的就是造型是钧瓷第一要素这个道理。也有人比喻说,钧釉是一袭华美的布料,看它穿在怎么样的钧瓷模特身上,同样强调了造型的重要性。
工,就是匠人注浆、拉坯、修坯、粘接、打款等工艺环节的制瓷水平。一是做得认真不认真,精细不精细。二是工艺复杂程度决定了工匠做工的工艺含量,工艺的含量多少直接决定了作品价值的高低。往往是,一件造型异类、工艺复杂的作品耗时耗力耗工,它的价值自然要高于一般作品。
釉,就是钧瓷窑变的釉色。钧瓷与青花瓷等瓷器不一样,是唯一靠窑变着色的釉色装饰的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色彩变化多端。“三分做七分烧”“生在成型,死在烧成”说的都是窑变釉色的不容易掌控。“过手七十二,货卖一张皮”,不管你的窑炉如何设计;也不管你所用的柴、煤、气或其他燃料,釉子配方、制瓷工艺的如何特殊,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层好的让人惊艳的釉色,为了钧瓷的仪表这“一张皮”。而这一张皮决定了此钧瓷值不值钱,所以说,釉色要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