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解决团队高级五期 讲师第13期 贺变丽坚持分享第2326天 2024—11—5
《善良》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写于1995年。作者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在过分强调斗争的年代,友好善良的伦理道德淡薄了,缺失了,在一场场政治运动中劫后余生的王蒙,并没有因此放弃善良,而是更加感到善良的可贵。写作本文时,正值政治商品经济大潮汹涌而来,本文针对人们价值观出现摇摆的社会现实,发表了自己对善良的看法,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本文在驳斥人们对善良错误看法的基础上,深刻论述了善良区别于凶恶的种种优势和力量,鲜明地提出“我喜欢善良,我不喜欢凶恶”的观点,告诉人们不管何时,善良都是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号召人们摒弃凶恶,做品性良善的人。
作者针对“善良早就过时”和“善良即愚蠢”的两种错误观点,分两层进行驳斥:一是在需要帮助的人当中,很少有毒蛇和饿狼,因为有限的毒蛇和饿狼,而不惜仇视一切,这是错误的;二是面对非毒蛇和饿狼的人,却坚决以对待毒蛇和饿狼的态度对待之,我们就有点像毒蛇和饿狼了。从而提炼出作者的看法——毒蛇和饿狼是有限的,不能以对待有限的毒蛇和饿狼的态度对待一切,若一概以对待毒蛇和饿狼的态度,对待非毒蛇和饿狼的人,我们也就成了毒蛇和饿狼。这部分作用在于破驳斥了人们对于善良的错误看法,为下文从正面论述善良的力量及特点作铺垫。
接着作者阐述自己对善良的理解,并将善良与凶恶作对比,强调了善良的力量与作用。
作者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从力量的角度对善良和凶恶进行了对比,善良稚弱,而凶恶强大,善良处于不设防不抵抗的地位,而凶恶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毒手,善良有所不为,而凶恶无所不为,善良常败,凶恶常胜。这些对比取材于生活,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尽管善良常败,但人民还是喜欢善良,进而阐述了善良的作用。在阐述善良作用时,运用欲扬先抑的说理方式,提出善良具有很大的力量,善良是人和社会生存发展的必须力量。运用两组排比句式一气呵成,层层深入地表现了人们对善良的态度以及善良的强大力量。
接着从结果的角度和心态的角度对善良和凶恶进行了对比,进一步阐述善良者能坦然安心地面对现实,并永远不丧失信心,善良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以逸待劳的沉稳,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乐观。最后作者重申自己喜欢善良,相信国人会变得越来越善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