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的使命最终来源于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需求的平衡。利益相关方包括:
1.投资者和股东
2.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商
3.管理者和员工
4.社会和政府
5.愿意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思考使命的方法是思考以下问题,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我们的作用是什么?我们持续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目标将使命具体化,推动组织制订实现使命的具体方法的决策。战略与组织基本使命的演化有关,操作性目标反映了组织识别的短期性、战术性的生存问题。
实现目标的共享假设:结构、过程、制度。目标可能是模糊的,但就即将发生的事情,如何组织、设计、财务支持、构建和销售产品或服务达成一致。这些一致中的某些特定模式,不仅会形成组织的风格,也会形成任务的基本设计、劳动分工、报告和责任结构、薪酬与激励体系、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为了应对环境,组织需要一些技能、技术和知识,当群体就这种技能是什么和如何使用时,也会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如何做事?
如何实现使命?
实现目标的方式是什么?
我们相信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自什么?
测量什么和测量方式
例如决策的依据:直觉判断/与老板核对/市场研究的硬数据/现场专家,对于目标和评价持有高度不一致的理念,就不可能就采取何种措施及时做出决策。决策方式,共同决策明显减慢了决策制定的进程,并且导致“最低共同标准”的保守型决策。员工不会理解管理层的谨慎,而认为是一种官僚化。
例如高级管理者对财务指标的评估:权益比率/销售利润率/投资回报率/股票价格/信用评级等,标准不一致的话,他们就不能评判自身工作业绩,也不能判定他们是否需要修正举措。
财务指标是否应当凌驾于诸如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员工士气等指标之上?
如何衡量成功?使命相关的事情/组织生存
部门绩效的评估标准:与内部其他部门相比较/与市场上的外部竞争者比较
高效沟通的方式:我们总是对组织中的其他人开诚布公、相互信任。例如轻松地面对面,领导四处走访、与组织中各层次的人员谈话等。/信息从设计好的通道进行传递,非正式的系统由于不可靠应予以回避。例如乐度报告、总部走访、正式的研讨和会议等。
修正和修复假设
在需要变革的时候组织需要做些什么,如何推动变革?(通过公开讨论和各层次员工的争论,对问题进行诊断和提出修复途径。/授权不同的群体沿着不同的路径前行,形成内部自由市场。/正式诊断,特别小组按照特定工作流程,形成决定后通过正式的备忘录自上而下的传递。/自下而上,部门内修复举措,避免坏消息向上级传递的可能性。)
例如相关信息表明组织正在偏离目标——销售额下降、市场份额下降、利润下降、产品引进落后、关键客户抱怨产品质量、关键员工或经理离职或其他类似问题,组织应该采取何种措施诊断和修复这些问题?
有效的修复,需要在以下问题达成共识:
1.如何收集外部信息?
2.如何使相关信息传递到组织中对应的部门?
3.如何改进内部运作过程,以便充分运用好新信息?
例如,因为要到同一供应商处进行采购,所以采购经理成了最清楚竞争对手行为的人,然而,工程师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而不相信采购经理的信息。
如果信息能够到达合适的地方,并能被理解和采纳,接下来就如何行动达成共识。
例如,某一种产品在市场中失败了,企业应该怎么办?开除产品经理/重新考虑市场营销战略/重新评估公司研发过程的质量/召集一个多部门的诊断团队来总结失败的教训/将这次失败置之不理并快速转移该产品线的员工到其他工作岗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