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欢《瞬变》这本书,
一句话让面试官为你虚位以待~开篇有这样的荐语
“我们常说:生活在别处。是否对现状感到晦涩倦怠,无论是主动或是被动的想要发生改变,因为人生的惯性让人裹足不前,改变的发生显得十分的不可能。”
1990年,杰里·斯特宁被国际慈善组织派到越南去解决越南儿童的营养不良问题。但发现没钱、没人、没资源。并被要求半年之内做出成绩。很多人建议他写份报告就回美国。告诉组织,越南需要先发展经济,然后发展教育,母亲们的素质提高了,孩子的营养问题才能解决(这就是正确的废话,生活中到处都是)。斯特宁没有这么做,他拿着尺子下了乡。经过测量,选出了家里又穷身体又健康的孩子们。然后去调研,发现这些孩子家里都吃四顿饭,妈妈会去稻田抓小鱼小虾给孩子吃,还把番薯叶的汁淋在饭上一起蒸。于是斯特宁在村里带着母亲们一起做饭,就用这几招。6个月后,当地65%的儿童营养问题得到改善,并持续下去。
我是一名人才发展顾问,我曾经就职的企业,以及现在服务的企业都会有这样的场景:年终做规划的时候,领导定下一个目标:今年的销售业绩提升50%,下属会怎么说?
要不就是不答应,要不就是答应之后两种情况:一种说不愿意,目标太高了。一种说给人、给钱、给资源。
领导心想:给人、给钱、给资源能做到的事情,要你干啥?
因为拿投入换结果这就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企业经营,哪里来的那么多的天经地义?
大家知道樊登老师在讲书的时候,会经常提到他的太太,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她也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主儿,一会儿开个美甲店,一会儿卖个波斯地毯,前年开了一个Cakeboss蛋糕店,因为是连锁店,所以培训就特别标准,她和樊登老师一样,人脉关系非常好,所以开业之后营销额就直线上升。但再直线上升,过几个月也趋缓了。
配图与文字内容无关这个时候,她就打电话给Y老师,说“你来吃蛋糕啊~”“好的好的”;“你不是做微咨询吗?过来帮我看看”。敢情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哈哈️🤣🤣🤣(求心里阴影面积~)
Y去到蛋糕店里,看了位置、布局、陈列、促销和销售流程,然后坐下来边吃边聊,说“你愿不愿意就改一点?”
是哪一点儿呢?
改成这样:
“欢迎光临,请问您之前品尝过cakeboss的蛋糕吗?”
如果你是客人,会怎么说?有或者没有。
到这里,当然不能完,如果说没有,服务员就说:太好了,那您就是我们的新顾客了,我们今天正好有一个关于新顾客的品尝和促销活动,您尝一下,我给您介绍一下。
如果顾客说有,那就太棒了,话术改两个字就完成了。
可是,在这个话术之前,促销活动在不在?在,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把一个促销分给了老客户,一个分给了新客户而已。两周的时间,营业额上升了16%,我们不敢说这16%都是这句话带来的,但整个过程中,没有干别的事,我能不能说这16%绝对和这句话有直接关系呢?
这就是《瞬变》中所提到的找到亮点,制定关键举措。但是我们没有增加资源,没有加人,没有加钱。但是效益却提升了。这就是我们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需要突破的点。也是我在做学习项目设计中最关注的降本提效。
而因为这个关注点和思路的打通,让我在换工作的时候,被面试官选中,并在没有选择这家单位的时候,还为我保留了培训副总监的职位,虚位以待~
想知道面试时,哪句话触动了面试官吗?欢迎大家和我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