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寺就在我们入住酒店的隔壁,每次出门时都能瞥见它的红墙绿瓦,其也便成为我和爱人离开大同前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
善化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开元寺,五代后晋时更名为“大普恩寺”,辽金交战时损毁严重,金朝初年得以大规模修缮,为我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里面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天王殿、普贤阁均为辽金原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考察完善化寺后称:“不意一寺之内,获若许多珍贵文物,非始所料。”而让我们始料未及的是,寺庙中除了精美的殿阁之外,还有许多博人眼球的亮点。
首先就是天王殿里的西方广目天王的形象堪称显眼包。他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以清净法眼观察护持大千世界,保护人们免受疾病和灾难的侵害。他的右手臂上盘有螭龙,左手指轻捏宝珠,头戴博冠,拧眉蓄须,圆目怒睁,但令人忍俊不禁的是,他的黑眼珠向中间聚焦,有点斗鸡眼似的,颇具喜感。其虽高大威猛,可丝毫没有狰狞之色,反而倍增亲近之感。游人纷纷将其纳入镜头,有的还不忘朝他扮个鬼脸。
善化寺其它的40余通塑像也大多慈眉善目,没有远人的威严感,尤其是大雄宝殿西侧的吉祥天女像更是美不胜收。她是“大吉祥功德天”,为掌管财富、吉祥的神祇。其头戴纶巾,身坠璎珞,脸庞圆润,眉目清秀,嘴角盈笑,双目微启,明眸含露,恰似一位名门闺秀,又如邻家小姐姐。特别是她的眼神干净而清冽,让人心生亲近感,可又不意冒犯,妥妥一个冷美人。
然而,善化寺最值得称道的则是它的镇寺之宝《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碑文作者朱弁的经历最为传奇。朱弁为宋代大儒朱熹的叔祖父,原是一个不问世事的文人,靖康之难中他的妻儿惨死于金兵之手,这才促使其誓言为国尽忠。1128年,他受宋高宗之托出使金国,被扣压于西京大同,其不为金钱高官所惑,始终秉持一颗拳拳爱国之心。后来被羁押在善化寺长达14年之久,期间他见证了圆满大师倾尽全力修葺寺庙的过程,于是写下记录重修善化寺的文章,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为碑记精品,同时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
才子朱弁的赤诚、吉祥天女的俊秀、广目天王的谐趣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在用不同的德行教化世俗,使人向善。忠诚为立身之本,非诚无以忧民;慈眉为善心之影,非慈无以利民;诙谐为不挠之基,非趣无以安民。以民为天,则天下安。无论是坚贞不屈的勇士,还是法力无边的诸神,只要一心为民,百姓就不会忘记他,而加以顶礼膜拜,祈求其化风为雨,化善为福。
2024.6.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