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点下班,九点出地铁。在十号线一副生无可恋脸望天望地望手机,我早已忘记,自己曾信誓旦旦地说过:我住的地方一定要可以步行到公司。啊喂,随便立flag绝对会piapia打脸的……
刷完公交卡,第一感觉:真冷
第二感觉:好饿啊
一出地铁站,恰好路边有卖炒板栗的大爷,那个香啊,似乎就像是被冷空气冻在那里了一样,风吹不散。
炒板栗
我的最爱
之一……
明明很想吃,明明很想买,却连走过去看看价钱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根据过往生活经验,嗯,如果想吃过瘾,嗯,我会酒足饭饱心疼至死……那就闻闻香吧,好像这个香味飘到鼻孔里,自己就占了多大的便宜似的。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连买袋炒板栗,都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抵制住强烈的诱惑呢?我算了算,应该是从花自己的钱开始,也就是来北京之后……
往日高中住宿,南门、北门各有一摊炒板栗,每个周日的下午,家长送孩子返校,摊位前必围满了人。一个个炒板栗,胜在个大,烂的不少,硬的不少,质量好不到哪里去,但禁不住它香啊。家长们为了孩子多吃点,纷纷掏出荷包,一个下午,算是盆满钵满。(后来才知道两家炒板栗是夫妻档,垄断了啊)
那时,闻到香味,只有一个念头,买!吃!
都不用言语,熟知我的秉性,爸爸就会买上一斤,又担心我到了宿舍不够吃,又担心我不长记性,吃多了消化不良。
每逢放假,一袋热乎乎的炒板栗三天两头出现在家里,一手塞一个,看着视频,不要太爽啊~
现在想想那些时候,是多么地“潇洒”啊,想吃了,说一句,有时说都不用说。那个时候,大约只在乎我吃了多少,从未想过我花了多少。
2
到北京真正开始工作之后,没找家里要过一分钱,算是有点小固执吧,就想坚持着这点。有多少工资就过怎样的生活,当然,还得存点。
从小到大,对金钱都没什么概念,反正我又不乱花。到了北京之后,养成记账的习惯,每笔收入、每笔支出,一清二楚。而且正值房子到期,卡上的钱都不敢用,每次转点钱出来和割肉无异,输密码时总盘算着押一付三、加上中介费,我还能租个什么价位的房子……
这导致了什么问题呢?
我不敢花钱了……
我怕一个大手大脚,下个月只能啃干粮了,要是没钱付房租,那更是呵呵哒了……总是不断地安慰自己,嗯,这样就够了……
够了吗?也许是够了,不是说知足者常乐嘛?
对于我来说,除了正常吃饭、上下班,保证饿不死,有钱拿,其余的消费都能算是享受型消费了,享受型?那就能省则省吧,毕竟我还是要押一付三的人。
3
每次爸爸妈妈视频、打电话时,必问的一句话就是,钱够不够用?
也不知道怎么那么好的记性,不论何时都不忘,有时是开篇语,有时是结束致辞,还会在中途画龙点睛。
我该怎么回答呢?
不够?
那本来反对我北上的妈妈,估计得直接跟我找好工作回家了。说不定每天三餐准时致电问候,你吃了什么?我恰恰是个不会说谎的人,但真说自己没吃早餐或是晚餐,就是罪大恶极了。
够了?
也确实是够了,双十一还能买电动牙刷寄回去,证明卡上还有余额嘛~就不用担心我吃不好睡不香啦~
确实,只能说“够了”,至于接下来怎样,只能自己知道了。
4
毕业到了北京,和以往并无多大区别。
唯一的区别是自己挣自己花,便不敢怎么花了吧?毕竟,我是个要养活自己的人,今朝有酒今朝醉可不适合理性的宝宝哦~
渐渐地能省则省了,还得说自己很好,今天吃了什么稀奇菜,明天买了什么新衣服……舒适总是嘴上的,吃土总是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