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养老金并轨”的话题在圈子里引起了热议,让人不禁为那些体制内人士的未来福利担忧。
然而,我认为大家大可不必过度忧虑,未来的退休生活虽然无法与过去相比,但也绝不会太差。
过去的制度是双轨并行,非体制人士需自掏腰包,缴纳社保费用,这些资金汇入养老金池,待到退休时领取。
退休金的数额与你之前缴纳的金额挂钩,多交多得自是不言而喻。
体制内工作者却无需缴费,享受国家财政承担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退休金通常为退休前工资的80%-90%,与工龄紧密相连。
这两种制度的差异是显著的,我这就为大家细细道来。
以2021年为例,全国社保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约为40%,也就是说,月入1万元的话,退休后可领4000元。
反观体制内,依照最低80%的养老金替代率,月入同样1万元,退休金能达到8000元。
这就是所谓的养老金双轨制,以前人们不解,觉得自己缴了社保不也有养老金吗?如今差异一目了然。
再算一笔帐,不难发现体制内的丰厚福利有其不可持续之处。
随着人口老龄化,仅靠财政补贴难以维系原有的双轨制。
因此,自2014年10月1日起,养老金并轨政策出台,并设定了10年的过渡期,今年正好是过渡期之末。
并轨意味着取消原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未来将仅存在一个养老金体系,即社保养老金。
体制内人员未来每月也需缴纳社保,退休金也将从社保基金池中发放,大家共济一个资金池和发放体系。
因此,体制内的退休福利必将不复往日之荣。
但即便如此,有人询问,失去了以往优势的体制内退休金是否还值得追求?
我不禁会心一笑,这不是选择的问题,而是机遇的问题。
体制内的退休待遇即便在并轨后,仍是优于其他系统。
首先,体制内的社保缴纳是全额的,而私营单位往往只按最低基数缴纳。
社保原则是多缴多得,少缴则只能拿到最低保障。
其次,国民养老有三大支柱,首要是基本养老保险,即社保;其次是企业设立的职业年金制度;最后则是个人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等补充性养老措施。
体制内不仅有“社保养老金”,还强制参与“职业年金”,并享受财政全额补贴。
更有甚者,体制内的职工还普遍配置了商业养老保险,三支柱齐全。
网友们,不必为他人的退休待遇过于关心,照顾好自己才是当务之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