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内向者自救指南

内向者自救指南

作者: 心理咨询师阳渊明 | 来源:发表于2024-03-24 15:15 被阅读0次

“本来我想说,内向是一种病。想想还是不妥,毕竟我也很内向的,这么说自己也不是太好。

其实内向也挺好的,这么多年来,内向不知道给我做了多少次挡箭牌。我跟不熟悉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出现在陌生场合的时候,有重要人物在场的时候,跟姑娘单独相处的时候,都觉得有压力,甚是尴尬。但是因为我内向啊,所以我不会说话啊。多好的解释。

然后我就成了宅男。

说起我很内向,很多要好的朋友都不相信: 就你? 没有人比你能闹腾的。

是啊,为什么在有的人面前我内向,在有的人面前我很外向呢? 因为如果说内向是一种病的话,它是一种间歇性发作的病,有时候犯病,有时候不犯。

那么,我是什么时候染上这种病的呢?

我相信人天生是外向的,因为与人连接是一件非常滋养的事情。婴儿需要妈妈,对婴儿来说,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比不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更有利于生存。

与人连接,是那么的美好。喜悦与人分享,喜悦就会加倍;难过与人分享,难过就会减半;孤单与人分享,孤单就会消失;困难与人分享,就会得到帮助。有一个人或很多人能在你身边,接纳你、允许你、关注你、认可你、看见你,是多么滋养的一件事。

关系是滋养人的,而外向就更加容易得到关系。所以似乎外向更加符合人性。那么是谁修改了人类最初的设置,把人变得回避社交, 开始内向了?

对婴儿来说,不哭比哭更安全的时候,他就慢慢学会不哭了。

当关系不再是滋养,而是压力的时候,人就会回避社交— 趋利避害的本能。果子好吃,人就会想吃。果子变坏的时候,人就想扔掉。对婴儿来说,他表达需求,如果得到满足,就会更加渴望关系。

如果需求被忽视,他就会怀疑关系。如果需求被否定,他就会逃避关系。如果还反过来被要求,他就更想逃避了。

婴儿哭泣时, 妈妈是什么态度很重要。在他长大的过程中, 他是否被环境允许和接纳,他是否被认可和看见,他是否自由,他是否能做自己,他周围的关系有没有在滋养他,都决定着他怎样感受关系。

答案如果是否定的,孩子就会回避关系,因为他在关系中实在没得到什么好处。

如果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妈妈做了很多破坏关系的事,忽视孩子,看不见他的需求,看不到他的委屈、难过与害怕,还反过来告诉他应该懂事、听话、礼貌;当孩子感觉到恐惧与无助的时候,妈妈不帮助他,反而指责他各种不好,提各种自己看起来很对的要求,否定他、嫌弃他,让他不自在,孩子潜意识里就会对关系产生恐惧。为了生存,他必须使用高焦虑来应对关系,必须小心翼翼,好累。

久而久之,累成为一种常态,孩子就不会觉得焦虑和累了,他的潜意识里形成了这样的印象:关系即要求、关系即评判、关系即压力。关系成了负担的代名词。

这种累与焦虑,在孩子长大后每当与人相处的时候就会被激活。最后他发现,还是跟自己待着比较舒服。

跟别人在一起,你总觉得应该好好表现才踏实,应该掩饰自己不好的一面不被人知道;总要刻意表现与掩饰,不能乱动乱说,生怕别人发现自己哪里表现得不够好,批判、嫌弃自己。

跟别人在一起,你还要顾及对方怎么看、怎么想。有时候你宁愿委屈自己,也要处处照顾对方的感受,尽量不给对方添麻烦。

想想就很烦,好累。

这是因为不相信自己是被接纳的,不相信别人对自己没要求。

即使别人对你好,你也不敢接受。人家愿意跟你建立关系,愿意滋养你、爱你、对你好,是因为你值得。你却总有一种受不起的感觉,不敢享受,你总想着给别人添麻烦了多不好,压力好大。

来不及感动,你就开始了焦虑。

来不及好好享受,你就想着怎么回报人家。生怕自己欠了别人的,生怕别人觉得自己自私,生怕因为自己没付出搞砸了关系。你根本无法享受。

你说,人家对你好你当然要回报。拜托你在当下先好好享受, 好好感动,好好被温暖,择机再讲回报好吗?你还没开始享受就在思考该如何回报,那感觉就像是—

周五晚上, 假期刚刚开始, 你却满脑子都是: 假期结束后总是要好好上班的,没有单位会在你毫无贡献的时候还给你放假,你开始焦虑,下周一要来了,下周工作要认真啊,要认真。

假期没享受,光想着干活的事了。

你开始讨厌工作,因为你从来不曾真正休息,只想着如何工作。 你也开始讨厌关系,因为你从来不曾真正享受,只想着如何付出。虽然你还是很渴望别人的好, 但你不敢接受:还得回报, 还给别人添麻烦,好累。

跟人相处,如果累、焦虑、有压力、不享受、不自由,带来的不舒适感远远大于舒适感,为何还要与人相处?

偏偏成功学家和“鸡汤学家”都告诉我们:你要社交,你要人脉,你要阳光,你要善言。然后你又开始强迫自己:我应该去社交。

意识听到的是:我应该去受罪。

潜意识开始反抗:好讨厌,不想去。

意识说:我应该去,这是为我好,这是对的。潜意识说:太累、太焦虑、太痛苦,不想去。

PK 开始。内耗开始。最后你可能把自己弄抑郁了。你的精力在神不知鬼不觉中都消耗完了,抑郁自然会登场,说:别想了,对世界的感觉再麻木点,你就不用消耗了。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关系是滋养的,你会自动建立关系;如果关系是压力,你就会远离关系。你回避社交,那是因为关系对你来说不是滋养的,而是压力。这时候强迫自己社交,只能把自己搞得更挫败、更自我否定、更抑郁。

你从来不曾相信, 关系对你来说是安全的。其实你是被接纳的, 你是被允许的,只要你表现得不是太出格,你都是受欢迎的。

你会发现,外向的人什么都敢说。你敢吗?你怕,怕自己说错了,还不如不说安全,说错了比不说受到的惩罚更大。因为你小时候就是这样:不说才是安全的,一说就被指责;不表现自己才是安全的,一表现自己就被发现不好。

外向的人的确容易说错话, 被一些人喜欢, 也被一些人讨厌。你敢吗?我想即使有 99 个人喜欢你,只要有 1 个人讨厌你,你就不敢说话了。你为了确保自己绝对安全和不被讨厌—    闭嘴是唯一的选择。

内向都是被自己吓出来的。因为内向者的潜意识目标就是:我要说出一些话,让所有人都不讨厌我,都喜欢我。准备好话题,准备好怎么说,并且在最恰当的时机,我才能开口说出来,否则我选择等待。

结果……

你可以想到吧。

你会发现,内向的人如果被鼓励、被赞扬,就会慢慢活过来,而且会表现得很好。因为他已经在潜意识里酝酿很久了,只等待着有人邀请他。

如果一个人相信环境是安全的,他就会很外向;如果一个人相信环境是不安全的,他就会很内向。安全与否与真实的环境无关,只与内心的信念有关。内心的信念,则来自童年的经验。

当你开始相信遇到的很多人都是接纳你的、对你不求回报的、认可你的,你就能享受到关系中的滋养。

外向,也就来了。

正如你小时候或者刚出生时那样— 大胆表现,无所畏惧。因为你坚信,无论你怎样,你都是被接纳的。

你要相信,你正在被支持着,而非被评判着。”

相关文章

  • 内向者职场自救指南

    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外向型的社会,整个社会舆论其实更偏向于外向型的人,所以它更鼓励大家社交、开拓、尝试等一些外向型的人...

  • 自卑内向者的自救指南

    标题的自救,会有点夸张,写这篇推文的初心,是想给那些因为自卑内向性格困扰着生活的小伙伴一些小方法,如果你也有这样的...

  • 春节自救指南伴奏--上海彩虹合唱团|春节自救指南合唱谱

    春节自救指南合唱谱,春节自救指南简谱,春节自救指南五线谱 https://www.99banzou.com/pro...

  • 内向者指南

    就这样,带着迷茫,带着彷徨,带着自卑,有惊无险地读完了高中和大学。工作以后,开始慢慢接触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认识到...

  • 失眠者自救指南

    1 出差,路程很长,三个多小时的高铁,我抱着一本厚厚的侦探小说,用来抵御无聊。 坐在一旁的领导,比我想得简单,“昨...

  • 读《如何在工作中建立人际网络:一个内向者的社交指南》

    (得到/方禾编辑) 《一个内向者的社交指南》,作者凯伦●维克尔。 本书作者发现内向者通常拥有三个特质。 第一,内向...

  • 内向者旅行指南

    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外向的世界里,工作、交友和恋爱,都是外向的人占尽优势。不管是聚会还是开会,内向的人都静静处在角落...

  • 你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

    每日一?:《内向者沟通圣经》 ️一、内向者的职场升级宝典——4P法则:简单易记的指南,包括[准备、展示、推动、练习...

  • 敏感者自救指南1

    0、浅谈内耗 这也是一篇写给自己的文章,仅用于记录当下的思考,文章的灵感来自cp好友unlce和summer,他们...

  • 永澄老师-0429

    永澄:连续几个月状态不好的自救指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向者自救指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il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