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作者: 张孩子王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22:31 被阅读0次

          参观唐家岭红英小学 和北师大校史馆

            听完两天的教育大咖讲座,今天,终于要下校参观学习了。一大早,我和小伙伴就带着内心的小雀跃,坐上了前往红英小学的大巴。一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非常漂亮的砖红色的小洋楼。瞬间,我们一行人注意到学校大门口右侧那枚特殊的校徽。它是由一颗红色的五角星和几圈类似宇宙旋纹构成。后来经过鲁校长的解释,我们知道了其中的深刻含义,原来这是与红英小学的爱国情怀和阳光课堂的办学理念紧密融合的。随后,鲁校长带领我们参观了学校,并对校园文化做了详细讲解。我感受最深的是,学校的阳光课程文化。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些是我们乡下孩子从未接触的领域。

        看着那些先进的科学室、音乐室,我内心充满了羡慕,在想着我的孩子们何时也能接触到这些呢,内心不免有些淡淡的失落,因为教育资源是如此的失衡。后来在鲁校长的答疑阶段,讲到一个学校最重要的不是资源的多与少,而是校园文化建设。

        对呀,何必要固执的追逐光明,可以尝试让自己发光!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在没有多媒体的教室里,让孩子们同样可以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或许我们可以试着在乡村的泥土地里,触碰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这也正是,专家们这两天一直在跟我们探讨的问题,不是吗?总之,我觉得这两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基于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从而谋求学生们的共同发展。

            接下来,牛主任的作文讲座,也是让我受益匪浅。他从如何摄取有效习作信息、怎样优化学生表达以及评改几个方面,非常朴实地和我们探讨了怎样才能让习作真实地发生。其中最打动我的就是,幻灯片上那四个鲜红的大字———有话可说。作为一线语文老师的我们,一直以来,也是为之困惑不已。每次孩子们交上来的作文要么是不切实际的,要么是平铺直叙的,怎么也感受不到他们对结构的把握和语言的有效运用。原来弊端在于孩子们的体验不够深刻,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好好反思的地方。

            下午的时候,我们在马老师的组织下,参观了北师大校史馆。通过讲解员美女的生动解说,我不禁在内心感叹,对这里真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小小缩影!因为北师大的发展史的每个脚印,都彰显出中华民族对文化和真理的执着追求。在这里,我才知道我喜欢的很多作家,原来都跟北师大有着水乳相融的关系,不是师大的老师,就是师大的学生。顿时,我的内心,对师大这片培养人才的沃土,更是充满敬畏之心。漫步在校园里,我看着行色匆匆的莘莘学子,心中很是向往。

          传道授业,木铎始鸣。特别感谢北师大,让我了解到课程要重在体验和感悟,认识到思维之花要重在碰撞和培养。

              商丘宁陵  张俊玲

    附    该校校园文化图片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北师大之行——随笔3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师大之行——随笔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bt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