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要问题是我老公总是骂人,我们其实我们赚的钱差不多,只是我的时间多一点,所以老公就觉得什么家务都应该由我来做,如果没做他就会骂人,还特别啰嗦,说个不停,我有时候实在忍不了了就也和他吵…
在亲密关系共修课上,M被抽为焦点,她可以获得团体支持,当她说出了上面的委屈,看到她柔柔弱弱的的样子真是觉得很心疼她,这看上去就是欺负人嘛:
凭什么家务都要女人做?
凭什么可以骂人?
这个男人是不是被惯坏了,这么欺负人?
…
当我听到M的叙述,作为观察员的我升起了深深的同情,同时我也发现我陷入到了情绪中,我发现在我心里,我也想觉得有一部分男人就是会欺负女人,女人在婚姻中是一个弱者,如果一个女人的脾气很好可能会让对方不那么珍惜,如果一再退让会让自己的边界感不断的被侵犯…我意识到当我有了这些认同,我就不再中正了,也就没办法给出中正的支持了。
接下来,共修的姐妹们和刘凤老师纷纷给出了各方面的支持,我也渐渐调整进入她们关系的视角里去感受,我发现M在关系里一直处于比较委屈的状态,因此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是一个受害者的状态,而如果她是受害者,那么她对面的人就是迫害者,我建议M能够有多种状态面对老公,不要总是委委屈屈的感觉,如果自己状态不好。这时候刘凤老师提出了,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当一个人处于受害者的时候,对方就成了迫害者,而当迫害者的感受是不好的,好像自己是个坏人,所以她的老公会不断的用语言(骂人)行动(发脾气)去刺激M,激怒她,直到M忍无可忍,跟他吵起来才肯罢休,因为M也吵了,也发脾气了,也不是“好人”了,说明他不是一个迫害者,这个游戏就结束了。M说:她老公的确是说她的脾气也不好,比他还差的,而且每次都是以这样的方式结尾。M和老公的问题还有其他的因素,在这里我只想谈谈关于受害者和迫害者这个点的感受。
其实我在《亲密关系》这本书里看过类似的观点,关于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但是在共修课上的案例展示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
我想起来前夫当年总是脾气不好,我也是各种委曲求全,他依然得寸进尺,为了家庭的和谐,不喜欢发生冲突的我,往往总是不到万不得已就不说话,然后感觉他越来越过分,每次我都把怒火压了又压,时间长了,心里有很多堆积的负面情绪,对他的看法和感受也变得越来越不好,他在我们分手之前还说过:你总是一副忍辱负重的样子,像个圣母一样。其实和M有类似的感觉,我因为不想发生冲突而压抑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害者的样子,同时也把对方放到迫害者的位置,这种感受是不好的,所以前夫是变本加利的刺激我。
而在自己成长几年以后,我在现在的关系里我可以做的真实,如果感受不好,会直接表达,而先生也是成熟聪明的人,一旦发现我有压抑情绪的苗头也会提醒我,因为我们长期深入的沟通,他非常明白:所有被压抑的情绪要么就压抑成情绪垃圾影响关系,要么可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候爆发,那种方式都是对我们关系不好的,他不想做迫害者,也不容许我做受害者。
我又想起我的妈妈,她是一个传统的母亲,我们小时候她一边上班一边带大三个孩子,爸爸应酬多帮不上什么忙,有没有老人在身边,所以妈妈很辛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感觉妈妈总是愁眉苦脸的。后来我生孩子以后她来帮忙带孩子,有一段时间,特别是我离婚以后,我情绪不太好,跟妈妈经常会闹矛盾,我对她也缺乏耐心,因为她总是很委屈、很有牺牲感的样子,说背井离乡帮我带孩子多么辛苦,她多么不愿意呆在这里,没有办法才这样…我每次听到这里都会很容易烦躁,心里虽然明白她的辛苦,心里也是充满了感激的,但嘴上就是说不出口,还非要顶嘴说:你不想在这里可以走,没人让你一定在这里。每次都把妈妈气得直哭。其实现在看来,也是妈妈的样子像是一个受害者,而我是那个造成了她不幸的迫害者,这种感觉非常不舒服,为了逃避这种感觉,我选择了去跟妈妈顶嘴,去刺激妈妈。后来我通过自我成长,情绪变得更加稳定,当妈妈说这些的时候,我会抱着妈妈说:老妈你真的辛苦了,没有你在,我真的没办法同时工作和照顾孩子,太谢谢你了。后来发现妈妈抱怨越来越少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她不是受害者,我也不是迫害者了。
生活中我们不断的和各种关系去打交道,我们是否始终能把心态放到中立的位置,看到自己、看到对方,不做受害者,该表达的表达、该沟通的沟通,不因为害怕冲突而回避矛盾,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不把对方放到迫害者的位置,这是一个长期需要觉察的功课,感谢姐妹陪你,感谢共修课,感谢刘凤老师让我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到--知道-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让我们一步步扎扎实实的实修,稳扎稳打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