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破了窗玻璃
"咔嚓"一声响,四(1)班的前玻璃破了,碎片掉了下来,幸亏没砸到人,要是砸到人了,那后果不堪设想。学生看到玻璃碎了,就跑了出去。正值12点多,操场上人少,只见五年级的几位同学在操场上玩。有的同学手上还拿着弹弓呢!窗玻璃一定是用弹弓打破的。学生只认得坏事干尽,全校闻名的黄福德同学。想都不用想就是他打破窗玻璃的。
学生把打破窗玻璃的事报告了老师。四(1)班的班主任向五(3)班的班主任反映,五(3)班的班主任就找福德了解情况.福德只说不是他打破的,问是谁打破的,他只说不知道。还能有谁打破?他干什么坏事,肯承认?都是一口咬定不是自己干的,可一查到底还是他干的。真拿他没办法--他就是不肯承认!五(3)班的班主任发出这样的感慨。
就这样,一星期两星期过去了,在大家都以为窗玻璃是福德打破的,只不过他不肯承认罢了之际,却传来了一个令我以外的消息,四(1)班和五(3)的班主任都说是我班的俞溶质干的。太令我意外了,简直是不可思议!
我班的俞溶质,他挺乖巧的,从不惹是生非,怎么会是他呢?
晨会课了,我立即向俞溶质打听情况。溶质说:“这几天,我都不玩弹弓,我没有打破!”我强调说我说的事是前一两星期的事。这时,班级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位同学说,就是俞溶质打破的;有的说,不是他打破的,是五(3)班的俞红智打破的。俞溶质和俞红智只一字之差,并且读音相近,会不会弄错了呢?到底是谁打破了窗玻璃了呢?该听谁的呢?谁也没有俞溶质清楚。我再次问溶质,溶质就一口咬定“没有!”“没有!”“好,没有就没有,我相信你!”我只能这样打圆场。
我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我慎重地对全班同学说:“既然溶质说没有打破玻璃,我们就相信他吧!他那么乖巧,怎么会无缘无故去打破玻璃呢?要是谁打破了,也可能是个意外。只不过没有胆量承认罢了!不过,我们要以此为鉴,要爱护公物,打破玻璃了事小,要是碎玻璃掉下了砸到了人,那后果就不堪设想!我们相信溶质,不过,我要跟四(1),还有五(3)的班主任说清楚这事,到时候,他们再查下去,若还是查到是俞溶质干的,那我成了有意包庇、纵容,脸面扫地!”
下课之后,我走出教室,半路上,俞溶质匆忙赶上我,说:“老师,是我干的!”看着他眼里噙着泪水,我动情地说:“勇于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我为你勇于战胜自己而高兴!祝贺你!”
之后,我把俞溶质勇于承认错误的事,在班上进行表扬。并强调说:“谁也不愿故意把窗玻璃打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失误、意外也难免,只要能勇于担待,谁都能原谅!就像打破窗玻璃,要赔偿也不过几块钱而已,做了却不敢承认,只会弥盖逾彰,反而会把事情弄大搞糟。于人于己都无益处。”
最后,我对全班同学们说:“做人,一定要顾及名声。若名誉扫地,什么坏事都会以为是他干的,就像黄福德 。本不是他打破窗玻璃的,我们却怀疑了他!同时,也给我们上了一课,没有确凿的证据,千万别随意怀疑人家,冤枉人家。”
谁打破了窗玻璃。虽是小事一桩,却留给我以更多的思考。
其一:对问题学生,千万别雪上加霜。老师对自己的学生常常是先入为主,看似熟悉,却不了解其隐秘的另一面,很容易对学生作出错误的判断。尤其是对问题学生,许多“坏”事,都不由自主地怀疑是他干的。若说话稍为不慎,就会冤枉人;不信任人,更容易对人造成伤害。还有在出来问题生与其他同学的“事故”时,很容易偏向其他学生,可能对问题生浓墨重彩,而读其他学生则轻描淡彩,甚至视而不见。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只会增加问题生的心理“仇恨”,只会使问题生在偏离人生的轨道上渐行渐远,以致冥顽不化,破罐子破摔,以致教育失败。就像对待打破窗玻璃之事,怎样让学生老实交代,又保护学生的自尊,却需要老师谨慎待之。
其二,和学生同忧乐,以不伤学生自尊为重。教师教育学生是日常功课之一。教师以教育者自居,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就可能动不动就对学生发号施令,以为是为学生好,学生就会感恩戴德。其实不然,有时候老师虽然讲得都在理,但若逆耳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下不了台,学生就可能一肚子怨气,拒人于千里之外,甚至和老师闹僵了,老师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而无功。而这也是老师所不愿看到的。
教师教育学生,要唤醒学生的自尊意识、责任意识,让学生勇于担待,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做,而不是仅为惩罚而教育学生。教师应当和学生一道,和学生同忧乐,共荣辱,做学生的知心人,和学生一听期待为了,向往美好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