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张若虚
时间:670-730年
籍贯:江苏扬州人
荣誉:吴中四士成员
地位:孤篇盖全唐
爱好:慷慨任侠
代表作:《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
名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社会履历:
曾任兖州兵曹,其他不详。
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
这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的介绍。
可能没有人会料到,这篇堪称“孤篇盖盛唐”的张若虚,在整个中华诗史上,仅有的介绍。
这几个字,我们无法窥得他的半点形象。
如果不是四百多年前,胡应麟从《乐府诗集》中搜罗到了这篇《春江花月夜》,恐怕他将被彻底淹没在灿灿唐诗的故纸堆里。
四百多年前,万历才子胡应麟,闲赋在家,开始编撰历代诗选《诗薮》。
这是一本辑录历代以来的诗歌珍品的集子。
当他在故纸堆里看到“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两句时,浑身颤抖,不能自已。
春、江、花、月、夜——天地之间五个最美的意象,像是蒙尘的珍珠,折射出万丈光芒,扑进了他的眼帘。
有了这首《春江花月夜》,他的《诗薮》可以作为入棺的枕头,枕着唐诗长眠了。
这首诗,不仅抬高了《诗薮》的高度,更是将唐诗推向了高峰。
回溯历史,从唐至明,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一直被冷落了千年。
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皆不见《春江花月夜》之踪影。
宋代的文献如《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纪事》等,同样未载张作。
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春江花月夜》,来自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其中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包含这首。
元人唐诗选本不多,张若虚仍未遇知音。
一直到了明代,胡应麟编辑《诗薮》,这首诗才真正被发现。
此后,主要的唐诗选本几乎都不会忽略这首诗。
晚清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在《湘绮楼论唐诗》中称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现代诗人闻一多先生将其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尽管此诗被封王,但张若虚其人,却依然模糊不清,史上关于他的介绍,只留下开头的那几个字。
人们只是推算出他生活于初唐开元年间,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二首,除了这首《春江花月夜》外,还有一首《代答闺梦还》。
开元盛世后,官场失意的张若虚回到了家乡扬州。
一天春夜,他独步长江之畔。
时值百花盛开,明月高照,一江春水滚滚东去。
浑蒙如初的大自然壮景触动了诗人的万千思绪,奔腾的诗情。
“春,江,花,月,夜”这五个纯美至斯的诗歌意象,在笔下恣肆汪洋地喷发了出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从字面看,诗人描写的虽然是春、江、花、月、夜的壮美,但引出的,却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哲学思考。
同时,他也启迪了后来那些在诗坛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大豪们的智慧:
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化用了“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化用而来。
李白的“青天明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带有浓郁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痕迹。
“孤篇横绝,压倒全唐”。
张若虚是为夜色为生的人。
他用璀璨的一瞬,创造了唐代文学的奇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