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观后感

《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观后感

作者: 理性观看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14:31 被阅读196次

    《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基本上看了一遍,简单来说就是作者在碧桂园的任职期间自己经历的事情,书中很大篇幅写了碧桂园的主席杨国强相关的内容。据说当时杨国强看到这本书出版的时候,看了之后是去出版社吧书全都买了下来,在得知作者把书送了几个好友之后,又去那几人那把书都买了下来。如果这个事情是真的,那么足见杨国强是做么不希望这本书在市面上流动。

    看完整本书,其实作者对杨国强主席是十分尊重和尊敬的,可以说对碧桂园的商业模式也是十分的推崇,当然不排除利益相关,为自己的公司打Call的嫌疑。

    关于领导学习力

    书中一开始就塑造一个终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形象,在进入公司之初,杨国强就送了作者一本书,还有办公司的书架上本来就有一本书。这是杨国强要求全碧桂园上下都要读的书。工作之中,作者还深深的体会到了碧桂园的公司内部的大大小小的培训,有技能培训(财务教销售的看财务报告),有成功的经验分享(某个区域的项目的成功的经验),有对同行的成功经验的分享(研究万科的某个项目成功的经验),业界对碧桂园的出来的人在业务上的能力是放心的一大原因就在这,公司内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直接帮助了员工的职业成长。

    关于碧桂园的地产模式

    杨国强本身是十分推崇沃尔玛的模式的,就是薄利多销,并且在推行的十分到位,在作者任职的期间,碧桂园重点在三四线城市发展,拿地开发,就是因为地价相对便宜,可以实现杨国强的“造出又便宜又好的房子”的目标。这点在当时非常不被各大评级公司以及投行看好,简单来说,这种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在地产行业是独树一帜的,地产因为周期较长,所以往往要追求一个较为合理的毛利率,这样才能给资本市场讲一个合理的故事。但是碧桂园学习的沃尔玛是零售行业,高周转是零售行业的特点之一,薄利多销也是沃尔玛过去可以打败一众对手的杀手锏之一。另一个值得一说就是碧桂园在很早就开始实行“走出去”的战略,在东南亚某些国家拿地开发,项目叫“森林城市”,听着挺好,作者个人评价也是不错,这点应该是可圈可点的,毕竟现在国内的拿地的竞争日趋激烈,一线城市的地高价,竞争就会往下传递,三四线越往后就越难拿到相对便宜的地了,而且开发商的增加,许多三四线的城市都出现了库存太多的情况。所以去国外拿地开发,用中国成熟的地产开发经验用到国外的开发,无异于是张飞吃豆芽。当时杨主席和雷军见面,和雷军交流商业的成功的方法,雷军自己说,规模很重要,只要销售的东西上了规模,就不愁赚不了钱。当然这也是小米现在讲故事的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只要客户群足够多,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有段时间碧桂园去库存,很多库存都是原来的碧桂园的老客户带着自己身边的朋友来买的。足见有庞大的客户基数是多么重要。

    关于杨国强主席

    书中除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其他的就是写比碧桂园的那三年的发展的事情,只要说到碧桂园,必然绕不过杨国强。杨国强在碧桂园最看重的销售的部分,推崇“销售是一切的根本”,毕竟没有销售就没有资金的回笼,这点其实在日常的一些新闻中也是可以体现的,比如前段时间的传的火热的“杨主席要求一天通宵出图”,设计时间的简短,当然可以剪短开发的时间,但是用超短的时间的完成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毕竟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不可能一口吃出一个大胖子吧。从拿地、设计、开发、销售,当然现在基本上在动土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预销售了,这一系列的步奏,只有在销售的这步骤才是可以实现资金的回笼的,所以作者对杨主席一切以销售为根本也是深有理解。但是作者自己也是希望可以通过资本技术来帮助碧桂园融资到更多的钱,或者减少融资的成本,同时实行内部的改革,但是这些想法并没有得到杨国强的重视,所以,推行的十分缓慢。其实这写事情可以反映碧桂园的重销售模式的弊端,就把其他的很多渠道发展的大门自己就关闭了。这些看法在书中作者没有明说,但是从字里行间还是可以看出来作者的不满。

    关于作者自己对碧桂园未来的预测

    作者本身是很看好碧桂园的,在引入中国平安之后,碧桂园从某种意义也有了国企的背景,而且现在中国平安已经是碧桂园的第二大股东了。而且碧桂园在近几年也上了规模,并且杨国强的出发点是很好的,以社会责任为己任,出发点是正确的。
    而且各大评级公司也正视了碧桂园的低毛利率的地产商业模式。不断的提升对碧桂园的商业评级,公司的内部实行的激励机制不可谓不全面。在原来的机制上可以说更上一层楼。总之,前景看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观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fu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