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乐毅破齐,齐国险灭亡
公元前284年,燕国的乐毅连破了曾经的东方大国——齐国七十余城,历来燕弱而齐强,此战堪称蛇吞象的典范。这就是战国晚期著名的“乐毅破齐”战役。
燕昭王终于报了三十年前的齐国灭燕之仇。
“乐毅破齐”后,齐国就剩下即墨和莒城两个地方了。齐湣王向楚国求救,楚国派将臣淖齿驰援,谁知已经沦落到如此地步的齐湣王,仍然不改一贯的傲慢态度,经常对淖齿口出恶言。本就动机不纯的淖齿,一怒之下,将齐湣王吊起来剥皮抽筋,一代君王,竟是死在了自己的臭嘴上。
燕国多年内乱,让齐宣王钻了空子;齐国穷兵黩武,导致乐毅轻松的半年攻克七十余城。
说起来,齐灭燕、燕破齐的两场迅速灭国的战争,根本原因就在于王朝和百姓离心离德。
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十分忌惮乐毅。乐毅只好去了赵国,后来死在了赵国。
而此时濒临灭亡的齐国,被齐国名将、也是齐国远房宗室的田单在即墨复国了。
02 杀神白起的鄢郢之战
田单复国的前一年,秦国也没闲着,一直在打楚国,战略目标是把楚国赶出汉江平原。

原因当然是除了秦国的版图已经盛不下它的梦想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楚国实在是太大了!
楚国的版图按今天的地名来说,东到大海,西到重庆,北抵洛阳、山东,相当于现在十一个省份的大小。
而此时的韩魏两国,在伊阙之战后,只剩下自保的能力。而赵国的赵惠王在把自己老爹赵武灵王饿死之后,没有按照他老爹对付秦国的战略规划实施治国理念,而是变得“稳重”起来。对于秦国时不时的小范围攻城略地,也是忍气吞声,幸亏还有个蔺相如帮他找回了些面子,不然要是赵武灵王还活着,看到这不肖子孙的怂样,得活活气死。
鉴于以上这些国家的情况,秦昭王认为此时对楚国动手,是最佳时机,决定分阶段吃掉楚国这个巨无霸。
公元前280年,司马错自蜀地出兵攻楚,先从楚国西边的势力入手,攻占了楚国的黔中郡。一击得手后,又派兵配合继续攻楚。大军压境的恐怖情况下,楚顷襄王献出了上庸和汉水以北地区给秦,以求罢兵。
不过没过多久,秦昭王又将黔中郡还给了楚国。其原因据说是因为司马错死了,秦国缺乏统领三军之人。
同年,秦昭王召回了刚在伐赵战役中夺取光狼城、杀了两万人的白起。派给他的新任务是继续伐楚。
公元前279年,白起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今襄州),然后秦军越过秦楚边境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快速突进楚境,直围楚国的都城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
白起全程带兵不多,也就几万人,轻车简从不说,也没带多少粮食,都是打完敌人后,就吃敌人留下的粮食。
公元前278年,秦军穿插到楚军背后,大破楚军,攻占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南) ,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军溃不成军,退却到陈(今河南淮阳),楚顷襄王将陈作为都城,仍称作郢。同年,秦又攻占了楚国巫、黔中郡。
白起只用了几万人,就打得楚国迁都避祸,让出了半壁江山。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的肥沃之地——汉江平原。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鄢郢之战”。
白起因此战功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一时之间名震天下。成为了其他各诸侯国人民的噩梦,毕竟靠砍脑袋立军功的部队,所过之处,都是数以十万计。
而楚国的屈原,却因此战悲愤之下投了江。 作为对楚国不离不弃的忠义之士,在与利益集团屡败屡战的过程中,虽屡次被放逐,仍始终胸怀振兴楚国的梦想,直到楚国被秦国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被迫迁都后,绝望之下宁可投江,也不另投他国。
屈原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他近乎完美的人格与意志,感动了当时的百姓和后世的子子孙孙。后来,人们用包粽子、赛龙舟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政治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