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之四:田子方论乐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故事。偏偏司马光把它一本正经写进了《资治通鉴》,。这就有必要说一说这书名了。
《资治通鉴》这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司马光每一段史实的写作,当然都会围绕神宗老大所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个主题来选择。
作为一国之君,多花精力在音乐上,就会缺少精力去治国安邦;所以田子方说:“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田子方是魏文侯尊为老师的人,是孔门弟子,学渊识博。很得魏文侯的器重,他不失时机地劝谏,魏文侯自然觉得大有道理,该听,该照办。
历史上,因个人爱好毁了江山社稷的,大有人在。南唐后主李煜工于诗词音律,和大周后你作词来我谱曲,可最终误了国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选错了职业的李煜,最终做了赵匡胤的阶下囚;宋徽宗醉心于书画,造诣极高,一手瘦金体冠绝古今,北宋却亡在了他的手里;明末天启皇帝是个好木匠,魏忠贤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往往在他正干木工活儿的时候去奏事,天启皇帝烦死了,摇摇手,“去去去,自己看着办”。天启仅仅因为死得早,明朝才没亡在他手里,继任者崇祯皇帝无论怎么蹦跶,都回天无力,明朝就那么噶了。
田子方善谏,魏文侯善于察纳雅言,闻过则喜。这样的一对君臣,殊为难得。良言苦口,能给你良言而不是无脑吹捧你的人,可能是真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