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IB体系,就是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是一种全球认可的教学课程。国内熟知的是高二高三时候的预科课程-DP, 其实它还有以幼儿园小学为教育对象的PYP, 中学的MYP等不同阶段。其核心是形成对重要概念(concepts)的理解、形成积极的态度(attitudes)、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skills)、采取负责的行动(action)。在教育活动和游戏中可以极大地促进概念、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PYP探究课程计划围绕6个跨学科主题而展开,这6个主题被认为是适合于所有年龄段的儿童的、是值得探究的。 这6个主题是:我们是谁?我们在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己?世界怎样运转?我们如何自我组织?我们如何共享一个星球?在每个探究活动单元中,每个主题都要加以探索,并且这些探究单元在每个PYP活动设计也都有体现而且有记录。 国际文凭组织(IBO)认为,3-5岁的幼儿至少要对6个主题中的4个主题加以探索,同时要求在这4个主题当中必须包括2个与所有幼儿紧密相关的主题,这2个主题是:我们是谁?我们如何表达自己?
上一个学期,女儿学校就用整整十周的时间,让孩子们挖掘“我们应”这个主题。如第一周是关于眼睛,第二周是嘴巴,第三周是鼻子等等。但是,对于所有这些知识的掌握,是孩子们探索出来的,而非老师“教导”出来的。
如在学习眼睛的时候,老师用照片,镜子等各种形式让孩子们观察自己,和小伙伴的眼睛。老师一句提问,“你的眼球是什么颜色的?” ----答案就五花八门了,棕色黑色蓝色等等。然后被布置作业回去看看爸爸妈妈的眼球是什么颜色的等。 随后通过绘画,科学人体模型(拿出一个大大的假眼珠), 不断的让孩子们观察眼睛的组成,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去发掘眼睛的用途,除了看之外还能做什么。这时候小朋友的答案就更五花八门了,有的说“我的姐姐用来涂一些黑色的牙膏上去”, 有的说“可以假装睡觉然后把眼睛变没了”等等。老师会把这些话语记录下来,等孩子们探索一周后,下周一用孩子们的话总结他们的探索结果。 由于都是自己和小朋友们的原话,孩子们听起来非常开心,也更好地吸收到“这个知识”。
可能他们的回答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被不断的鼓励去探索,去提问,去回答,这样大半年下来,我可以发现原本不爱说话的女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她的心理安全边际在不断的拓展,对于许多陌生,未知的事情,她的第一反应是,我去观察,我去试试看。哦,原来是这样的啊。我经常听到的是,妈妈我告诉你,我发现。。。。了。
孩子极大地被鼓励向外探索和提问,自己去研究知识,而非被“告知”,这种探索精神和不断提问的能力在IB课程的PYP体系中是最核心的技能,远比学会多少单词, 会算多少加减法重要。
澳洲幼儿园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特色是,分组教学是永恒的主题。
平时的活动,除了早上的GROUP TIME是所有孩子一起坐着听老师讲15分钟的内容外,其余时间他们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区域。 班上大约有23-25个孩子,自由活动时候通常就会分成3-4堆,一部分画画剪纸,一部分积木玩具,一部分户外活动,另外一部分可能会在参加专门的教学活动。每个区域都会有老师在旁边观察,随时引导,协助他们进行活动。 作为私校的ELC, 从4岁开始他们每一天都会有一个来自小学(中学)的专职科目老师过来教专门的课程。如周一是学中文(我们中文也强大了~~呵呵), 周二学跳舞,周三是网球,周四是音乐和足球, 周五是图书馆和BUDDY DAY (就是和刚上学的0年级小朋友联谊)。哪怕是这种专门的教学活动,也是分小组进行,这一周可能是GROUP A 的孩子,下一周是GROUP B的孩子去上课。无论如何,一般都不会多于10人,确保了老师对每一个孩子有足够的关注度。
我认为,正因为这种分组教学的安排,使得小朋友们能充分地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他们被鼓励随时提问,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需要因为学校管理的便利而强制性需要遵守过多的规则,压抑个性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