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里村里小学校长陈成松找上他,诉说小学的破庙要拆了,一一小学无处安置。张少华略犹豫便安慰道:”如果开春拆庙,那就先将小学安置在张氏祠堂里罢。当然我们村党支部由你牵头将此事报告市教育局,申请拔款筹建我们村新小学。看上头给多少,不够再向每户筹一点,当然我张家也会出一些……。”
陈校长听他一席言,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一下子从焦虑中舒缓过来连连说:”好,好!回去我就写申请报告。”停顿了一下,陈校长调侃道:”看来村民选你是对的;我找吴书记,他连个屁也不敢放,直接把责任推给你……嘿什么人呢!
陈校长第二天就将申请报告递交市教育局,半月后,二十万建校专款拔下,村两委及小学师生欢天喜地,终于昐来了破土动工的好日子,张家兄弟说:这下好了,再也不用愁孩子们没学上了!”张家兄弟兑现诺言,出资三万,这是后话。
老二自从上任后,整日蜗居在破旧狭小的孵坊的阁楼里为村民们排忧解难,而自家的企业顾不上,经常遭到妻子殷桃的白眼说:”这破村长一一有啥可当的,连自家都顾不上……。
村里除了碾米厂,孵坊,山林一年有几万的收入外,其他全是开支,年年寅吃卯粮,那里还有发展之说呢。张少华想摆脱村里的困局,从憋屈阁楼里走出来,他最先想到是将原有的河弯那条狭小石板路拓宽五米,河弯填埋,外边建为铺面,里面建民房。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村里有了这一笔资金,他立即着手将孵坊拆了(反正是夕阳产业了)头尾花了近一年时间,张少华扭转村里一穷二白的局面,建起三层四间村办公楼,(一层租给阿平家当超市批发,光租金就有三万,远高于原来米厂,山林,孵坊的收入;还有临河十几间铺面的收入……。
这一年的端午节村头巷尾弥漫着粽子昌蒲的香味外,更多是喧天的锣鼓声。村部盖了新楼,楼顶彩旗飘飘,河里龙舟竞渡,两岸人潮如织。张氏三兄弟在自家门口摆上香案供品,祈求国泰民安,家业兴旺,人人平安。
一村四坊,红白黑黄四龙,分别代表四坊。老二,老四,老五三兄弟,在他们的后岸坊的红龙舟上劲头十足。老二擂鼓,老四敲箩,老五摇旗,岸上人群齐声呐喊,水上健儿随着锣声响起,齐刷刷将木桨插入水中,随着鼓点整齐划一,奋力拼搏,红白相争,水花四起,波涛滚滚……红龙率先过桥,鼓声嘎然而止……。向前老爷双手住着拐杖,看着老伴口中念念有词,老大显忠夫妇,老三文华夫妇,围着香案还有老二家的殷桃,文静及老五家的花蕊,底下五位孙子,一位孙女,对这河里喧天锣鼓,岸上人头攒动,水中健儿奋力拼杀,无不拍手赞好!少华妈顾不得那些,只等香案落山,撤出烛台,将供品敬献红龙……。
这是向前老爷最欢畅的一个热闹季节。……向前老爷预感这样日子仿佛不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