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输穴
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临床应用 井穴多用于急救,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热证,如胃火牙痛选胃经的荥穴内庭可以清泄胃火。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五输穴歌诀
视(音)频课程
肺经少商鱼际先,太渊经渠尺泽牵。
大肠商阳和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见。
胃经厉兑内庭闲,陷谷解溪三里连。
脾经隐白大都坚,太白商丘阴陵建。
心经少冲少府前,神门灵道少海联。
小肠少泽前谷尖,后溪阳谷小海迁。
膀胱至阴通谷便,束骨昆仑委中点。
肾经涌泉然谷浅,太溪复溜阴谷陷。
心包中冲劳宫殿,大陵间使曲泽恋。
三焦关冲液门面,中渚支沟天井现。
胆经窍阴侠溪边,临泣阳辅阳陵辨。
肝经大敦与行间,太冲中封曲泉遣。
注:十二经按流注次序编写,穴位按井、荥、输、经、合顺序编写。
原穴、络穴
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重要经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络穴:络脉从本经分出的穴位。
原穴歌诀
肺渊包陵心神门,大肠合谷焦阳池,
小肠之原腕骨穴,足之三阴三原太,
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骨取。
十五络穴歌诀
络穴共有十五种,肺缺膀飞心里通。
任鸠督长脾大包,包内焦外脾孙公。
大偏小正胃丰隆,肝蠡胆光肾大钟。
郄穴
郄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为郄穴。
郄穴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阳跷脉及阴阳维脉也各有一个郄穴,合称为十六郄穴。
临床应用 郄穴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一般来说,阴经郄穴多治疗血证,阳经郄穴多治疗急性痛证。
十六郄穴歌
视(音)频课程
郄义即孔隙,本属气血集。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别;
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穴;
心则取阴郄,小肠养老列;
膀胱金门守,肾向水泉施;
心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
胆郄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走,阴跷交信期;
阳维阳交穴,阴维筑宾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