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翻开了第一页,便迈开了第一步。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慢慢地读慢慢地领悟。书名《少有人走的路》,文中为了方便,简略为《少》。
《少有人走的路》 P21
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
【Sunshine笔记】
这一小节中,作者以一位30岁财务专家有拖延工作的坏习惯为例,说明了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满足感,拿吃蛋糕来说,如果我们喜欢吃得是奶油,当蛋糕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时,就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欲望:我要吃奶油。然后吃完了。这时候获得了愉悦和幸福,这样的精神感受就是满足感。它是欲望达到之后的一种反馈,也是欲望的终点。
所以,再吃剩下的蛋糕坯就不会感到愉悦,可以吃或者不吃,成了具有选择性的问题。
相似于吃蛋糕,这位财务专家工作上的习惯就是在最初的一小时里把容易和喜欢的事情先完成,而后大量的时间都是在逃避那些棘手的问题。也就是在欲望完成之后,工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拖延的习惯慢慢就养成了。
故此,我们如果这样改变一下,吃蛋糕时先把蛋糕坯吃掉,一定还有欲望来吃喜欢吃的奶油。回到工作上来,在最初的一小时先去解决最棘手的问题,然后还会有激情来做喜欢的事情。就是说如果将满足感推迟,我们解决问题会更有效率,从精神层面也会获得更大的快乐!
推迟满足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改变习惯的生活方式。
就像我们常常要求小学生回家后先做完作业,再去玩或者看电视,就是推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
要让孩子体会到,“先苦后甜”尝到的是比“先甜后苦”更甜美的滋味儿。而这个过程中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自制力和耐心。
我想这样的体会每一个爸妈都曾经感知过。
有一段时间孩子非常喜欢吃糖,每天就想着吃糖,却不愿意养成洗脸,刷牙等这样规律的生活行为。有时候,爸爸妈妈们难免爱心泛滥,在他答应吃了糖就会好好地洗脸刷牙时,便让了步。几次以后,就发现即便给了他糖吃,他依然毫无感觉的爽约。但孩子拿到糖果以后的表情却渐渐的在改变,从最开始的欣喜到后来的理所当然。
这是一个信号,我们怎么可以让孩子觉得一件事情是理所当然呢?于是我改变了方法,要想吃糖,一个星期都需要好好表现,方可以周六痛快的吃糖,并且把周六作为孩子的吃糖日。
从此,孩子既能在平时将吃糖作为自己表现的一种目标,也可以在吃糖的时候表现出极大的满足感。
这是一位宝爸分享的案例,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有意识地去引导,而不是强烈地制止。这个故事也是推迟满足感的一种表现。
“先吃苦,后享受”的幸福感要远远高于“先享受,后付费”的幸福感。
习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好习惯也不是先天就有的,也是从第一次慢慢培养起来的,比如我现在有了读书的习惯,比如你有了阅读的习惯。比如孩子懂得爱和秩序。
我们现在自省五分钟,看看哪些坏习惯可以尝试用推迟满足感的方式来做一些改变。
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