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5日
09:44她发朋友圈:
这两天总是天亮了又做梦,梦到我去楼上办公室,看见你和几个客户一起抽着烟交谈。我吃惊地看着你,你也看着我,表情淡漠。我很快转身离开,心里却很难过,一直在想:难道因为戒酒了,没法应酬,改抽烟了?
我这是怎么了?不是梦到你喝酒就是梦到你吸烟,感觉你是不抽烟的,醒来以后真觉得好笑。
他没有回应。
10:36她发朋友圈:
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生活中人们最惯常的状态是紧张、对抗。我们不喜欢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外,任何一点不确定都会让我们焦躁不安,所以我们总是神经质地忙碌着,即使身体没动心里也从没停过,深谋远虑想防微杜渐。
我们乐此不疲,以至于忘记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有点混乱的。哪怕我们耗尽毕生精力,也无法使它更可靠有序些。而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
放松下来,让心与外界连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状态或结果,只是安住。这实在是最为重要的修行。
他没有回应。
11:28她发朋友圈:
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过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很多习惯,比如紧张对抗、趋利避害、推卸责任、自以为是、太在意自己等等,牵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我们修行便是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扭转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渐摆脱困窘的境地。
他没有回应。
15:58她发朋友圈:
诸受是苦。世上没有一件事物是恒久不变的,所以我们拥有、经历的一切都会带来不安全感。这恐怕是无人能幸免的一种痛苦。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粗大的、细微的、强烈的、温和的痛苦伴随着我们短暂的一生,你也可以把它们称为压抑、孤独、怨恨、哀愁、恐惧、贫穷等等,这些东西无论我们现在做得好或不好都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遭受痛苦,尤其是受到伤害时,心量会变得狭小。不如把心打开,让自己暴露在痛苦中,让那种强烈的感受去瓦解心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这时,我们的本心,或者它折射出来的慈悲心、出离心、世俗菩提心才会有机会显现。
16:35他点赞。
16:33她发朋友圈:
把自己看得太重是我们另一个顽强的习惯。
抓取这个动作暗示着内心的恐惧。婴儿初生到这个陌生未知的世界,拳头是抓得紧紧的。我们紧张、害怕的时候也都不由自主地握紧拳头。因为我们一辈子都在担心失去,便一辈子都在抓取、囤积,永远缺乏满足感。
佛陀教我们布施,通过给予来消除那种贫乏的感觉。布施的关键不是这样做到底能为他人解决多大的问题,而是我们能藉此学习放掉自己的执著。外在的行为久而久之会影响心态,习惯布施的人比较容易让事情离去。
16:35他点赞。
17:02她发朋友圈:
我们自以为经验老到,对什么都了解,而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过是凭概念、靠联想在理解世界而已。事物所引发的联想远比其本身更受重视,可是用清新、开放的眼光看事物,亲自去感受、认知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不仅需要勇气,而且还很辛苦。
通常情况下,面对任何一件事物,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判断。这种急于判断的习惯和固有的观念让我们没有办法清楚认识事物。
佛陀宣讲的第一则开示便是:此乃痛苦,当知痛苦。身处痛苦中,应该了知自己在痛苦中;痛苦就是痛苦,不要把它误解成别的。
17:30他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