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强迫自己有意识的读一些书,开始很痛苦,但是慢慢的爱上了读书后的感受,仿佛在于作者交谈,一个长者一个挚友在告诉你一些事情来临时该如何处理。
很喜欢倪萍的《姥姥语录》读着读着,想起了自己已经两年多没有回家了,上次回家赶上疫情,妈妈害怕大家互相传染,保护亲戚朋友的原则,让我在家待了好多天,也就见了姥姥两次面,一次饭都没有吃上,本来每年初四要去姥姥家一聚,那一年没有机会聚在一起 ,然后第二年姐姐生宝宝,我去北京过年,错过了回家的机会,跟姥姥也有两年没有见面了,想起来,印象最深是大学毕业的那一年,申请去家里畜牧局实习,在家住了三个月,当时爸妈没在家,自己跟着姥姥、姥爷、舅舅家的小弟,一起生活,偶尔帮着姥姥做个饭,还夸我做饭好吃,只是自己将平日里两个老人不舍得的食物统统买回家,给他们做顿当时觉得是好吃的饭菜,偶尔给姥姥买一回糕点,老人家还舍不得吃,总要留给弟弟,我总是劝着姥姥,还会多买一些,晚辈有的吃,姥姥就舍得了,离家多年,一直并未给两个老人尽孝,其实也挺难受的。
印象深处还是姥爷1.8高高的身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姥爷开始弯背,变得瘦小,眼里无神,听力也下降了,印象中的姥爷总是侃侃而谈,大学时每次回家都会问问婷婷有对象了么?也该找一个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人家不问了,每次想跟他聊一聊的时候,姥爷都是很难听见,却也想参与我们的对话中,但听力上的不变,使他开始慢慢的退出了儿女的谈话。
30而立的自己,最想姥姥跟姥爷也可以在自己的身边,可是想想自己的现状,妈妈辛苦了一辈子,不想再给妈妈找事做,确也好心疼上一辈的老人,现在就希望自己一切都好,不管未来如何,都将爸妈能接在自己的身边,或者离自己近一些,有事可以回家找妈,哪怕不跟她抱怨事事,但也能吃上一口妈妈的饭,让漂泊在外孤寂的灵魂,也有一个港口可以让自己暂短充电,在踏上奋斗的路,哪怕抱抱妈妈,劝劝爸爸,偶尔带他们出去活动一下,都是自己的奢侈。人家常说,世界上有两种妈妈,一种是公家的妈妈,一种是私人的妈妈。公家的妈妈生的儿女聪明、有能力,但却在爸妈最需要的时候去建设大家了。还有一种私人妈妈,生的儿女没有那么聪明,却能陪在自己身边一辈子,让自己老有所依,不孤单。可我属于那总爸妈生的不聪明,也不能在祖国的建设中提供自己一份力量的自己,却也未能陪在爸妈身边尽孝道。
每年见的次数都有限,别说欢聚的日子了,如果真的有来生,希望不要在做妈妈的女儿了,不为别的,不想在像这一世为我操碎了心,却未能同我享受这人世间该有的繁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