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阳明心学】答顾东桥书——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重点在“为”!

【阳明心学】答顾东桥书——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重点在“为”!

作者: JIE胭脂雪 | 来源:发表于2020-09-05 10:44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点出了古往今来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和追求,熙熙碌碌。

用一句俗语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下面这段话便如实描述了当时人们的欲求:

“其出而仕也,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处郡县则思藩臬之高,居台谏则望宰执之要。故不能其事则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说则不可以要其誉。”

可以看出社会风气同样激进趋利,圣贤们只好告诫大家各司其职,各勤其业,才能相生相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有自己的长项。

“目不耻其无聪,足不耻其无执”。眼睛不因自己不能听而感到羞耻,脚也不会因自己不能持拿而羞耻。

有句话被人误解许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重点在“为”,是成为自己的意思,而不是要我们自私自利。做好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

正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被误传,不仅当今社会,便是在那时,阳明先生也在忧虑“王道熄而霸术昌”,有很多学说为满足大家的私欲而产生的,与现在大同小异。

贩卖焦虑,激发大家的焦虑,让大家不断去学习吸收,但所学都是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为满足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不断寻求。

如同我们对待孩子,我不止一次提到知识加爱等于造就,知识减爱等于控制。这个爱是敬畏生命本身的情感,但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血脉感受。

大部分女性喜欢囤货,如果不断满足物欲,就没机会发现其实内在缺失所致。

为什么现在倡导极简生活、断舍离,也是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物欲给心灵带来的负担。也将如原文中所说,没找到最终的根,只清理了表面,还会生发出新芽。

无论怎样,甄别很重要,看到自己真正的需要,而不一味向外求。

因为社会风气日趋日下,“圣人有忧之,是以推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以教天下,使之皆有以克其私、去其蔽,以复其心体之同然” 、“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无远近亲疏,皆昆弟赤子之亲”。

《亲密关系》当中说,我们对待伴侣的方式就是对待自己的方式,能够接纳伴侣我们认为不好的一面就是在接受并整合我们自己,同时每个人都是我们自我的镜子。

你是我,我是你。其实你有的情绪,我也在感受,你身上我看到的缺点是我投射的。既然你有我的部分,那么爱你就是爱我自己,接纳你的缺点就是接纳我自己。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这种观点在阅读《佛陀传》中也很常见,我们看到佛陀的人性,其实也看到了自己身上佛性的潜力,因为我们原就不分彼此。

古时圣贤便领悟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至今我们却还走在这条了解的路上,甚至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国外的心理学,从那里吸收早千年前便在我们华夏民族中流传的经典智慧。有些心痛。中间文化的断层,让几代人不再从小接受智慧典籍的浸染,以至于走了那么多弯路!幸好,复兴之火已熊熊燃起,必将燎原!

虽然现如今圣贤文化再一次流行起来,但积习已久,总是有忍不住或下意识回到原来的轨道上,路漫且远,但时间会回报努力的人。不断的修心调整。

值得一说的是,读书还是要读原文!尤其在阅读经典这件事,按照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圣贤,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其他人也以此再做加工,就越加偏离。所以我的英语老师会说:“读书万卷,不如读经典一卷!”

当然,任何话都是有语境的。就像上面这句。

当听到词汇老师宋老师讲这句话的时候,深以为然,但当再阅读对我影响至深的书籍,想起那些同样引领我、警示我、带给我人生启示的书,我不能说它们依旧不如经典。仅相对阅读一万本小说、杂志、流行书刊等而言。

最后,感恩阳明先生的智慧指引,感恩博仁老师的解读,感恩志愿者老师们的付出,感恩自己的坚持和努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明心学】答顾东桥书——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重点在“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vc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