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提倡长期主义,可是多久算是一段满足长期主义的时间?我坚持多久能看到效果呢?有个明确的界限参考么? 有一本安德斯•汉森的《大脑健身房》这本书里的话:“已经有研究表明,3个月有规律的耐力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单词的记忆情况,这种提高记忆的方式一箭双雕,你在提供记忆的同时,也增强了体质。”这种学习专注的同时也坚持锻炼,这背后是有科学依据的。人脑中主管记忆和学习的部分叫做“海马体”,海马体在正常状态下每年会减小1%的大小,相反通过一定的方法来扭转大脑的衰老。让海马体不但不缩小,反而增长1-2%,增强记忆,这种方法也很简单,只是每周3次,每次40分钟的散步而已。而这样的规律肢体运动只需要持续3个月,大脑从内在结构到外在的记忆表现力都可以取得明显的改善。3个月,是一个足以改变大脑结构的时间维度。这也是为何很多 APP打卡100天,三个月/100天为起点会开始产生变化。 那要是做到一个行业、一个领域中最顶尖的高手和专家,又需要多久呢?
《异类》这本书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这本书里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按比例计算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持续不断地每天专注3小时,差不多要10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同样,一万小时定律也有着很确定的生理基础。研究人员发现,人的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叫“髓鞘质”,它是“交流、阅读、学习技能的关键”。这个神经连接在不断被激活和刺激的过程中,“髓鞘质”也随之生长变厚。髓鞘质包裹得越厚,绝缘性越强,我们的思维和动作就更敏捷和精确。我想起李小龙说过“我不怕学一万种腿法的人,我怕的是把一种腿法练一万次的人。” 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后,比赛时自然可以展现出高水平、大师级的高超技巧。10000小时存在的意义在于每一个领域中超级厉害的技能和成就,必须通过“持续练习”获得。而“持续练习”的目的就是通过“髓鞘质”的增强,把习得的行为变成下意识。
如果在10000小时内得过且过地混日子,即使工作5年应该没法变成顶尖高手吧? 在《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一个词叫“精深练习”,就是你这10000小时必须符合“精深练习”的规律,10000小时定律才能发挥本该有的作用。 “精深练习”从字面很好理解,就是精准地、深入地进行练习,这是与普通练习的区别。具体来说,要达到精深练习,有3个要求,分别是:组块化、犯错式练习和“有目的地持续奋斗。
1. 组块化,就是对你所学习的技能领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把技能看作一个大组块,再把大组块分解为一个个的基础组块,类似于把书法拆解到笔画标点练习,再根据最基础的小组块,用慢动作练习,目的是关注错误点,提高精确度,越精确,“髓鞘质”的生长就越迅速,熟练后再加速。
2. 犯错式练习,“精深练习”时要努力做那些刚好勉强能完成的事,也就是说挑战自己能力的极限,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髓鞘质”的生长,这和健身用大重量刺激增肌的道理是相通的。练习中不要怕多犯错,犯错意味着你获取进步的机会,这些练习中的错误不是错误,而是信息,告知你哪个部分需要加强练习。
3. 要有目的,设置一个终极的目标,然后去评估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努力争取持续练习,练习后再去评估差距,以此循环,向目标前进就是精深练习的本质。
通过以上3点,确定本阶段的成长速度,拆解大技能为小模块,学会在能力边界练习和挑战,确定应当完成的练习,确定后就可以展开行动,保持这个增速,同时学会从错误中获取信息再去重复练习,评估差距,靠近最终的理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