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话总是开头难,我也想不到一个好的开头,就撷取布尔迪尔在《致读者》这一篇的一段话,做开头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9896288/cdd2fed7f59a7790.png)
【“勿惋惜,勿嘲笑,勿憎恶,唯求理解”,斯宾诺莎的这条格言,社会学者如果不拿出恪守它的办法,则纵然以之自律也是没有用的。然而,如何指出按照人们的本来面目去理解他们的办法?这就需要提供必需的工具,以便找到他们之所以必然如此的完整原因,以及能够说明这种必必然性的理由。】
其实,自从我写完自己的第一篇质性研究报告时,这个问题就像是幽魂,时不时冒出来,让我不安。第一篇质性研究报告是关于“磕cp”行为的分析。在写这篇研究报告时,我一边回顾理论,一边从自己和周围好友的亲身经历中,感悟现实,去寻找最能符合现实的理论。最后,我将自己用到的理论“串联”起来,使它们逻辑自洽,再整理访谈资料,使它们看起来更“整顺”一些。至此,我的研究报告写完了,但在还没交给老师之前,我的内心就出现了一个又一个质疑的声音。
“你写的这篇研究报告真的揭示了事情的真相吗?你的理论不牵强吗?”
“你写的研究报告,你的访谈对象赞同吗?”
“别人看你的研究报告,或许听到你给出的解释,会不会像是看一个书念多了的傻子?”
“你的报告里有没有用一种孤傲的精英姿态?要知道,网友经常会这样骂那些用社科理论给出解释的人。”
“你有没有过于悲天悯人,或许人家玩得正开心,而你非说人家身陷迷局幻境”
……
在读了《总序》、《致读者》与《水仙街》之后,这个扰人的幽魂慢慢开始变成了天使,提醒我不断地去反思,到底该如何更好地,让我的访谈对象诉说他们的故事,如何更好地去分析这些故事背后的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根源。
布尔迪尔以自己的理论积淀、研究经验,把他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徐徐道来。
同时,他也以力透纸背的笔触,把这世间的苦难,细腻地深刻地发人深省地诉说。我只读了第一篇《水仙街》,便已被他敏锐的观察力、不经意流露的理论厚度、像是灵感一般的构思、以及无处不在的现实关怀,所折服。我不禁都感叹,他若是没去做社科研究,或许也会是一位伟大的小说家。《水仙街》中,他揭露着险象迭生的日常生活,到处是陷阱,生活变成了日复一日的生存技艺,人们就在生活的夹缝中偷安。深深的无力感与无可奈何的绝望,跃然纸上。
一段话,除了开头难写,结尾也不容易,我便依旧撷取书中《总序》里的一段话。总序是热拉尔·莫热所作的。
【社会学其实是一门“扰人的科学”,因为它揭露出隐藏在背后的有时候被压抑的东西,还因为它经常与统治者的利益相违背,部分由于这些利益藏匿于缄默的的表面之下或情理之后,而情理经常告诉人们,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且无法是其他的样子。】
另:如果找不到这本书又想读的话,可以私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