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页讲解的内容是“学习活动”的多维视角中的第六种视角:师生关系的视角。
师生关系及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也是“教与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焦点”。
上述阿兰兹著《学会教学》(第六版)第三部分的总标题就是“教学的互动”。其中所介绍的六种教学模式,所介绍的前三种教学模式,显得多少有些以教师为中心,而后三种则基于学习者中心的原则。
在这种提法上,我一直有一种疑惑,其实不管选用哪一种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目标都是以学生的提高为中心,而我们的有的评课者见不得课堂上有老师的讲授,认为只要有老师稍长的讲授,这就不是好课。而在现实教学生活中,特别是大班的教训,特别是当学生启而不发,起而将发的时候,老师经过充分准备的讲解和点拨,往往对学生起到画龙点睛、一点即透的作用。
特别是当大部学生基础不好的时候,希望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通过几个小小的活动就能够明白无数的智者长时间才发现的深刻知识,那本身就是一种表演(要知道,许多公开课,许多知识点和学生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更多的基础差的学生不明白,那是正常的,要允许学生有一个长期的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当然,更要允许经过充分准备的老师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耐心讲解,这样我们有时候呈现出来的侧面就是老师讲得过多。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之中,既要允许老师精彩的公开课表演,也更应该允许老师在学生身上脚踏实地的脚扎根过程(教育学生敬畏知识,尊重知识,探索知识,增长知识,运用知识),这个漫长的扎根过程,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正是灵活运用六种教学模式的根本所在。
所以,所以教学方法三种基本样式:提示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的教学方法。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学的活动。老师的讲授只是暂时把焦点放在教师上,并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目的仍是以学生为中心,只是方法变了而已。只一味形式上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看不到形式背后的目的和方法,让学生缺乏对知识和老师基本敬畏,反而会弱化师生关系的视角,弱化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弱化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的促进作用,不利于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