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想的很多,思考深刻,并常常令人刮目相看,但仍旧苦于无法真正改变自己。原因在于,没有长期的行动。
一鼓作气的热情与血气,总在三两天晒干后不仅消逝,甚至还化作了冷气反噬骨里。
话说得很多思考的很多,表达的很完美,没有行动的自我表态,完全不能令人信服与重视了。
说的很多,做的很少,没有一直做,是苦恼的来源。
而我想来想去为什么没有长期坚持,原因震惊于失去了足够的渴望。
而足够的渴望的出现,在于对能够成功与改变这一切的足够的自信。
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尽力,便一定会有转机。
这是我去年年初在读一本书时,作者在坐火车旅途中,和一个人搭话聊天为了也能看报得出的。随后,他经过了许多实践,并成了他人生重要的一个认知信念。
在认识到还能这样时,当时我很受“打击”。随后,我也这样尝试。不会轻易放弃,而是抱着一定会成功的想法对面临的棘手的事情不断攻克。在经历了几次事情后,真的达到我以为不会成功的事情时,不仅震惊,还更加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坚定,我全身充满了坚定。
而最近我想到这件事,并“回忆”写下来,是因为恰巧我昨天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同样看到了相同的场景。——坚定的眼神,因为看到了有当年自己同样的坚定眼神,所以相信眼前“无知无畏”“小孩”的“豪言壮语”,相信他会做到,并且,语重心长,要永远有这坚定的眼神,即使会很多受挫之后。
“小孩”做到了。我知道。我知道那种坚定的感觉。因为我也有过,并且“屡试不爽”,完成了许多以为不可能的事。可是,我忽然恨这个人,但同时感到他的周到。是的,不会每一次都那么幸运。不是所有的坚定都能得到“感人”的回复。所以即使在坚定的某一次没有成功后,下一次,也要有同样的坚定。
而我就是没有。
换句话说,验证思想便是行动,而行动的启动是足够的渴望,而足够的渴望原因是相信会成功会转机的坚定。
从源头上,我的坚定在一次的打击之后,没有了。
所以“多”年后的昨日我读到这里时,忽然浑身颤抖就哭了。我早已忘记了这种感觉了啊。
是真的。真的忘记。
刨根问底,希望会成为我鼠肖像的个性。连带咬文嚼字。
只是,这看起来不过普普通通老常言的坚定之词,很多时候懵懵懂懂的践行,而原来完全的失去时是这么破碎。
懵懂-越年轻的时候。记录-是行的记录。
这便足矣。
只是“小孩”也要记得后半句-不会失去这份坚定。就像他当年说的,如果这次还是不行,我可能再也没有这份勇气与信念了。
这是不行的。
行-消灭内心的彷徨。
行,-旅行,-骑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