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看过了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一直想写些什么,却完全不知从何说起,但即使说不好,不是还可以说坏吗,而就算说坏了,似乎也比什么也不说要好一点。这也算是接下来,语无伦次乱说些什么的真正原因了。
《哲学的故事》看起来很厚的一本书,而哲学却是比这本书更加厚重的。人类的文明说长很长,在人类历史中,不知多少代人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是是非非。而人类的文明说短也真的很短,这一本书似乎就把人的最根本的一种演变,说得几近完整了。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能够与花鸟鱼虫区别开来,主要还是因为人知道自己是人,人有思想,人会思考,人会不断地用思想去思考。某种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本质就是不断思想和思考的过程。
从对自然盲从的崇拜、敬畏开始,人便同其他飞禽走兽区分开来,有了人我之分的意识,随后又把直接的自然转为抽象的水火元素,人的思维便从感性转向了理性,也就是从屈从于感官,进步为用自己的心灵观看世界,罗格斯、道、梵天,以至于人格神、自然神,人的思维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里开拓驰骋,不断地追求突破感官的限制,去认识未知的、真正的世界。当生命的短暂面对对永恒的未知,所产生的那些或唯物的或违心的立场都经不起绝对的质疑时,人又对自己认识世界的工具产生了怀疑,突破了中世纪对思想的桎梏,理性与科学便大行其道,人又走进了新的时代,但冷冰冰的科学又让人不像是有血肉的,能自由思想的人了,于是哲学又转向了人本身。
而接下来人的文明又会走向何方,人类文明的命运又会如何,便是当代的人所要思考的问题了。一如曾经的先哲,立足于存身的时代,不断地注视着未来。如今看来,曾经的那些哲学,要么遥远得太过幼稚,要么复杂得太过枯燥,那些幼稚和枯燥让人敬而远之,更让人觉得哲学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用途,而这种以用途论成败的想法,大概便是出于实用主义哲学吧。
我们之所以认为哲学幼稚和枯燥,完全是因为我们站在现在的立场上,而我们立足于所处的山峰,回望前人攀登的山丘,自然会觉得那些山丘未必如何,但所有的历史都曾经是现实,站在过往的立场,那些山丘也曾是其时最高的山峰,而我们现时立足的山峰,将来也会变成小小的山丘,我们也会被人看作愚昧和枯燥,我们许多习以为常的思想,认为是历史终点的东西,也将会被抛在历史的故纸堆里,成为人类历史里不足为奇的短短故事。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那看似毫无用途的哲学,哲学就像是一艘破冰船,破冰船的前面是冰封着的未知的世界,茫茫然毫无方向,破冰船面对着未知的未来和未知的世界,一往无前,开拓出一条真实的道路,并把这世界留给有用的科学、艺术、文化、文明,留给所有有思想会思考的人,创造出一个真实的世界来。冰封的世界是如此的大,未来也似乎是无尽的遥远。曾经和现在都看似毫无作用的哲学,将继续面对未知的世界,一往无前,开创更美更真实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