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招教你了解一个人

一招教你了解一个人

作者: Anita解忧愁 | 来源:发表于2021-10-29 11:14 被阅读0次

如果你对一个人很感兴趣,又对他不了解,那么这个方法你可以试一试,你可以问问他:“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你最想回到什么时候?”只要他回答了,你就会对他有很多的了解。举个《自卑与超越》里的例子:

一个人回忆到“在我三岁的时候,父亲……”她最先提到了父亲,可见这个女孩对父亲的关注大于母亲。对父亲的兴趣常常发生在发育的第二阶段。孩子首先关注的人一定是自己的母亲,因为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和母亲是亲密无间的。孩子希望母亲时时陪在身边,孩子的精神活动也是和母亲紧密相连的。如果孩子对父亲的关注多于母亲,这只能表明这位母亲并不合格,孩子对母亲也并不满意,其中也许是因为她有了弟弟或妹妹的缘故。如果她再提到一个比她小的孩子,我们的猜测就被证实了。

“父亲给我们买了一对矮种马。”由此可见,这个家中不止一个孩子,我很想了解另一个孩子的情况。“他牵着缰绳把马带了过来,我的姐姐,比我大三岁……”在此我要说之前的猜测是错误的,她家不是拥有比她小的孩子,而是比她大的姐姐。也许妈妈更宠姐姐,这就是这个女孩提到父亲和两匹小马的原因了。

“姐姐手持缰绳,威风凛凛地骑马上街。”这是姐姐胜利的表现。“我的马怎样都赶不上姐姐的马。”这是因为姐姐走在了前面。“我摔倒了,马带着我在前面跑。这本来是胜利的开始,却落得了如此惨败的下场。”

姐姐胜利了,她出尽了风头。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女孩的意识是:“如果我不小心,胜利的人永远是姐姐,我只会是失败者,落得一身狼狈。我求取安全的唯一办法就是胜过姐姐。”我明白了姐姐赢得妈妈的心的原因,也知道了妹妹倾向于父亲的原因。“虽然后来我的骑术超过了姐姐,但是却弥补不了那次的伤痛。”如今我们的猜测得到了证实。我们看到了两姐妹之间的竞争,妹妹认为:“我总是落后者,所以我必须赶上去,超过他人。”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在次子和最小的孩子身上。这样的孩子前面总有长于她的哥哥姐姐,所以她一直想超越他们。这个女孩的记忆使她的人生态度得到了强化,让她感觉:“在我前面的人会对我造成威胁,我必须永远争先。”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在所有的心灵现象中,最能显露其中秘密的,是个人的记忆。记忆绝不是偶然的,人们只会记忆那些他觉得对他处境极具重要性的事件。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摸不透对方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让他回忆早期的任意一个记忆,都是最快最有效果的一个快速了解他人的渠道。

这种不假思索随意蹦出来的记忆,最具真实性,因为记忆具有一贯性,任意的记忆都是人格核心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学家常常强调的“童年影响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招教你了解一个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di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