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24日,庐山区政府决定复建海会寺。
地点:
九江
类别:
宗教
笔者摄于 2022 年 5 月
1992 年 9 月 24 日,区政府决定复建海会寺。该寺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遭战火洗劫。
资料来源:庐山区志
先放一段视频,请读者感受一座近代名刹。这座寺庙有多特别呢?列几位在这里住过的近现代名人:刘少奇、蒋介石、陈诚、康有为、胡适、虚云老和尚,请注意,是入住,他们先后在这座寺庙里过夜,或孤灯只影,或秉烛夜读,或谈佛讲经,或听雨观云,或发号施令。踏入过这座寺庙的高官名流,数也数不清,有意思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不是为了拜佛而来。
一百多年来,中国有没有一座寺庙,入住、来访过这么多名人?似乎找不到第二家。然而,这座名刹现在的模样却是……
笔者摄于 2022 年 5 月
这是庐山海会寺,一座在近代特别有名的寺庙,它位于庐山东南五老峰下,庐山市海会镇附近。不清楚是因海会寺才有了海会镇的名字还是相反,各方说法不一。笔者认为是前者,海会是个佛教用语,意为众僧聚会,德深如海。而在民国时期,这里还是星子县的五老乡。如果五老乡因海会寺而改名,也说明这座寺庙的名气很大。
民国时期的海会寺 图源:庐山风景名胜区
其实海会寺以前没多大名气。有人说海会寺是庐山五大丛林之一,显然是高抬了它,山南五大丛林还差不多。甚至在山南的寺庙中,海会寺的历史也并不长,它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原为海会庵,清康熙版的《庐山志》中对它只字未提。海会庵在咸丰年间遭兵燹,显然是太平天国干的。同治年间,海会庵复建,仍没多大名气,清同治版的《南康府志》提了它两句。到了清末,特别是在民国,海会寺的名头越来越响亮,甚至到了国人皆知的程度。海会寺的名气并不主要来自于宗教,它是个政治之寺、军事之寺、文化之寺,或者说,有太多的政治、军事、文化事件与它有关。
寺庙被称为丛林,多建在远离城市的山间,那么请问:这些寺院靠什么生存发展?寺庙都有田产,租给佃农、自种,养活一批僧人没问题,但种地换来的那点稻谷可没法给佛像贴金身。很多人不了解,古代寺庙有个特别重要的功能——行旅服务,掏出大把银子就能随便住店喝酒泡妞,那是武侠电影看多了。其实城市之外根本不会有什么像样的旅店,驿站是朝廷的,拿着公文才有资格使用,对商人、文士和普通官吏来说,寺庙提供的吃住服务最安全,而依靠这些人的捐助才能使寺庙的香火更旺盛。超大的寺庙一定建在官道旁,距离府城县城有一天的路程,比如东林寺。距离城市近的,招揽旅人喝喝茶打个尖,也能挣些香火钱。
Google 地形图
海会寺的兴盛则得益于牯岭的开发,请注意上图中海会镇的位置。庐山上本是个清冷荒僻的地方,因为当年英国人李德立开发牯岭,它迅速成为了一座山上之城。山北莲花洞登山道的客流量最大,是大多数旅客的选择。山南也有几条登山道,如果客人从外地来庐山,也可以不到九江港而是坐船进入鄱阳湖,在海会镇附近上岸,走距离牯岭镇最近的海会寺登山道上山。当年的道路交通不发达,山南这条登山道效率最高。
借助着牯岭租界地,海会寺迅速兴旺起来,它也成为山南旅游的主要景点和旅店。1928 年胡适游庐山,写下了著名的《庐山游记》,在他的三天行程中,第一天游览山上景点后坐轿下山,当晚一行人就住在海会寺中。
民国时期的海会寺 图源:庐山风景名胜区
香火旺了,就有高僧大德来镇场子,寺庙中也会存着些珍稀古籍之类。据称海会寺有赵孟頫的经书真迹,有罗汉图,最著名的是普超法师用自己的鲜血写就的《华严经》 81 卷,耗时 15 年。这部血经被视为佛界珍宝,吸引了许多军政要员及知名学者专程登寺拜观,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都在血经上留有题跋。
这就要说的海会寺特别之处:它糅杂了太多文化、政治、军事的成分。
康有为曾经三访庐山,对海会寺情有独钟,前两次都曾留宿题诗,最后一次(1926 年)来庐山,他见寺庙荒败,还特地留下款项让僧人添置田产。康有为第二次访海会寺时,在二门上题写了“真面目”三字,出处当然是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康的这三个隶书字有些古怪,请注意都是反镌,也就是背面字,左右倒过来的。这么做显然是为了让人猜测其用意,这种创意是“康圣人”个性的体现。
康有为题“真面目” 笔者摄于 2022 年 5 月
来过海会寺的国民党政界要员数都数不清,我党最著名人物是刘少奇。1927 年 6 月,身患肺病的刘少奇由党中央安排到庐山疗养,在山上住了十几天后,他听说自己的汪精卫等国民党要员也要上山,这些都是自己的老熟人,却见不得面,于是刘少奇就化妆成教书先生住到海会寺里。海会寺那时候已经衰败,只有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刘少奇住了不久,听说汪精卫等人要来拜佛,就又移居白鹿洞书院。1959 年第一次庐山会议结束后,刘少奇还专程带着夫人王光美访问了山南,在海会寺里见到了当年的那位小和尚。
让海会寺名扬天下的是有“第二黄埔”之称的庐山军官训练团。1933 年 7 月,为了推行“剿共”计划,蒋介石亲自选址,在海会寺下开设了面向中下级军官的训练团,前后开办了三年,训练军官多达2.5万人。国民党军队的很多将、校级军官,都曾在庐山受训(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7月18日 · 第二黄埔——庐山军官训练团》)。训练团将团本部设于海会寺内,在寺前建设了大批营房、训练场、讲堂等。第一年训练团营地都还是帐篷和竹木搭建临时房屋,后来修筑了一批质量很高的永久性建筑,蒋介石计划将其建成国内最大的以轮训为主的军事学校。
训练营营地平面图 图源:《庐山训练纪实》
上面的平面图中,左下角为海会寺,被标注为“团本部”,可见当年的海会寺规模不小,房屋有二三十间。
1938 年 8 月,日军侵占星子县。据民国《庐山续志稿》记载,日军曾在海会寺驻扎,将军官训练营拆毁,用来修筑日军营房,寺院亦毁去近半。抗战胜利后,军官训练营仅余道路及屋墙。
1946 年,蒋介石指定在海会寺及白鹿洞开设国立中正大学(见《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8月29日 · 中正大学与白鹿洞书院》),中正大学派出师生 160 余人到海会寺,完成的测绘工作。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笔者摄于 2022 年 5 月
解放后,寺前的训练团营地被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康复医院,医院搬走后做过庐山垦殖总厂的种兔厂。1958 年起,江西共大庐山分校和九江海会师范学校先后在此地办学(见《历史上的今天 · 6月21日 ·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兴衰录》),1991 年海会师范停办。
海会寺一直没有兴盛起来。文革期间寺庙被毁,1986 年有僧人回寺修持。1990 年起,衍意法师主持寺院,衍意是位女尼。1992 年 9 月 24 日,庐山区政府决定复建海会寺。这一次复建可以称为拓建,显然是为了旅游开发,在《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7月28日 · 1919到2017,庐山索道百年建设史》中介绍过,1993 年有香港商人筹建以海会寺为起点,经五老峰上庐山青莲寺缆车工程。该项目后来受到多方面质疑,最终不了了之,搞得是一地鸡毛。
笔者摄于 2022 年 5 月
在衍意法师的主持下,寺院有一定的恢复,门外建了一栋还不错的居士楼。但不知为何,寺院内的重建工作却不成样子。笔者去探访时,见寺院内破败不堪,寮房凋零,除了那座虚云老和尚曾经讲经的佛殿稍微体面点,可以说整座寺庙都是危房。院内不见一人,仿佛荒山废寺一般。在庐山的各处寺院多已恢复重建当下,也算是近代名刹的海会寺竟是这等境地,真是不可思议。
其实也没什么不可思议的。寺院的建设就如企业一样,不在于历史上如何,在人,在领导。再之有些咱们外人搞不清的事儿,比如下面这则新闻。
图源:凤凰网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新闻显然是一面之词。笔者也听说过一些事儿,还是不评价为好。寺院因其特殊性,产权很难厘清,大多数就如小微私企,命运完全由老板决定。遇到精进勤奋的,无名也能金碧辉煌,摊上乖僻孤高的,名刹也会香断火熄。
最后,建议您再看看那段视频,请在录播的佛音中静心感受这一段百年余年的历史:刘少奇、蒋介石、汪精卫、梁启超、康有为、胡适,他们在院中仰望庐山五老峰,佛殿里,是坐堂讲经的虚云大师……这就是历史,在尘土、蛛网下渐渐腐朽的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