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势复杂多样,也是中华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诸多传统节日中,春节无疑是男女老少最为期待的节日了。春节是个欢乐喜庆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无论多么忙碌也要聚在一起的特殊日子。在中国老百姓的心中,春节才是真正的“元旦”。

每年都有无数人离开自己的故乡、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离开自己熟悉的人,奔赴他乡谋求生计、养家糊口,只为了能够撑起自己家里的一片天,或是为家里的顶梁柱分担一些压力。这些在外务工的人们在外漂泊多年,一年基本只能回家和家人团圆一次,而这唯一的一次机会就是春节。因此,也就构成了以春节为中心的四十天左右的中国的一大特色——春运。

什么是春运呢?春运的全称是“春节运输”,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春节前后的大规模、高压力的交通运输状况。在这段时间里,多数的大巴、铁路、航班都会出现一票难求、需要提前很久预约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在人流密集的客运站、火车站、飞机场等地也会出现大量人群拥堵的现象,这也是春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归家的劳动者们
2014年12月7日,2015年春运火车票首次开卖,在短短的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湘川等车票迅速售罄。2015年的2月16日,距离除夕仅有2天时间,客流量的最高峰即将在16日和17日到来,许多还没来得及买到回家车票的人抱着手机紧盯着12306和火车站的售票信息。

造成春运的原因并不单一,它是由多方面的元素构成的。因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或比不上外地的经济状况,或是因为本地的经济状况不足以支撑自己养家糊口,所以才有这么多的人前往北上广深等地,哪怕做些底层的活,也能让家人吃饱穿暖。同时,在春运这样时间又短又急促的情况下,要满足如此庞大的人口流动,也是运力不足的体现。除了经济原因和运力不够的问题,还有就是中国人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春节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当然是要回家和家人一起过的,所以就算一票难求,也会想方设法回到家乡和家人一起过年。
春运是规模最大的人类迁徙行为,回家的路上的人们形形色色,有的是勤勤恳恳在底层工作岗位上劳动的农民工,有的是在外和朋友一起创业的年轻人……
春运的有趣之处从候车开始。当大家买到车票终于进到候车室要准备乘车回家的时候,你在候车室就能看到各种让人感慨万千的场景。裹着厚棉袄的蓄着胡子的中年男人,左手挂着一个巨大的编织袋扛在肩上,右手牵着一步一垫走着路的小朋友,等待着检票;一群中年女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地上堆放着大包小包的衣服行李,终于要踏上回家的旅程;也有年迈的老人为了让子女减轻些压力,在本该退休享清福的年纪继续在外上班,直到这个时候提着自己的行李等待着回家。

归家的孩童
当人们上了火车之后,这才是真正有趣的地方。男女老少提着各式各样的行李包裹放在了床铺底下、架子顶上,终于坐下来拿起保温杯喝起了热茶。列车员卖泡面盒饭、酒水饮料的声音回荡在车厢里。有的人坐在窗边的椅子上看着外面呼啸而过的风景、擦身而过的隔壁列车;有的相互认识的人脱了鞋坐在下铺开始打起了扑克;有的父母开始奔波于车厢连接处的热水台接热水泡面给小孩吃……人们的交谈声布满了每一节车厢,大家都在归思与心事中和故乡,和家越来越近。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你若是不想早睡,你就有可能再也睡不着了。为什么呢?因为当大家进入梦乡开始,车厢里就会响起此起彼伏的如同交响曲般的呼噜声。这波呼噜声下去,那波呼噜声起来;那波呼噜声下去,这波呼噜声起来,让人难以入眠。

春运的车厢
不过带着归家的心情,静下心来听这些呼噜声,似乎也没有平日里劳累了一天听到的呼噜声那么让人难以忍受了。
熬过了一夜、两夜,终于回到了自己心爱的故乡。走出车厢、走出车站、踏上故乡的土地、坐上家乡再熟悉不过的交通工具、回到家中、放下行囊、与家人拥抱寒暄、洗澡、躺在床上休息。这一瞬间,恐怕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切实地感受到有多么美好吧!一年的劳累全在自己熟悉的床上消散的一干二净了。这就是家的魅力。
回到了家里也不代表就会真的清闲、休息起来,因为除夕夜要到了。置办年货、准备过年的东西,也是其乐融融。
当过完年之后,这些人又要启程,踏上前往他乡继续养家糊口的旅途,长此以往,年复一年。在此祝这些辛勤的劳动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你们恭喜发财、心想事成、身体健健康康、无病无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