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作为中国传统典籍,大量、有条序地记载了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内容,如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国家地理、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
值得一提的,山海经中记载的山川的地理位置在今天可以一一与之对应,并且山海经中记录的一些珍禽异兽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对应的实体。比如在山海经开篇提到的狌狌(xīng xīng),在原文中这样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其为兽,如豕而人面。看其描述以及其读音,完全可以确定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猩猩无疑。此外,山海经中许多其他生物也可以与现实生物对应,如“兕”对应现在的犀牛,“玄龟”对应鹰嘴龟,“鹿蜀”极有可能是斑马……由此,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山海经中所记录的珍禽异兽极有可能在古代存在过,只不过随着时间的发展,慢慢灭绝了。这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开始细细翻阅山海经,试图找到古代异兽灭绝的原因……
果然,我发现了些许端倪,山海经在描写一些异兽段落末尾都会加上,“食之,有……之功效”,或者“其皮毛(眼睛,尾巴等其他器官)有……之功效。”我摘录了几段: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有一种奇特的鱼,吃了可以让人不得浮肿的病。
“有鸟焉,其状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有种鸟,吃了之后可以治浮肿和痔疮。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有一种类似羊的生物,它的脂肪可以用来涂抹,防止皮肤干裂。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珍禽异兽都有其特别的功效,有的吃了能治病,有的吃了可以让人不产生嫉妒之心(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既然这些珍禽异兽都可以食用,并且还有如此功效,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古人肯定会大量进行捕杀。更别说,这些异兽长期活跃于山林之间,其肉质定然十分鲜美。一方面食之有奇效,另一方面还可以品尝到其美味,更别说皮毛还可以另做他用,如此一来,即使那些异兽再凶猛,也挡不住大吃货们的意志……
山海经中描写的许多野兽,长相凶猛异常,力大无穷,让我情不自禁想到,在凶兽横行的上古年代,祖先们用他们并不强壮的身体,与凶兽们搏斗,为人类开拓了一片片的生存空间,想到这里,不禁敬佩起先人。
在那个年代,每一头异兽吃了有什么功效,都是古人们一点点总结而出的,再慢慢记录下来,传授给后代子孙。有些野兽也许并不能食用,吃了可能会死,想到此处,便感觉手中的山海经愈发沉重……
许多传统典籍都蕴藏着先人们的智慧,薄薄一本山海经,随便翻开一页,短短的几段文字,却不知牺牲了多少人才总结而成……我们应该值得庆幸,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可以寻觅到许多来自上古时代的遗迹,领略到祖先们浩如烟海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