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军”,形成于什么时候

“三军”,形成于什么时候

作者: 莫自闲 | 来源:发表于2023-03-28 19:49 被阅读0次

看古典演义小说或戏剧经常能听到“三军”的说法。统帅在下命令的时候,开头一句便是“三军听令”。那古代所说的“三军”是现在所指的陆、海、空三军吗?

很明显,古代有水军,却没有大规模海上作战的船只;至于空军的出现,则是在飞机发明以后。所以按照逻辑判断,古代所指的三军与现在绝不是同一个概念。“军队”一词的产生源于周朝的分封制,当时规定各诸侯国可以有一定数量的武装力量存在。编制约为两万多人,称为一个军;军中最小的编制是队,“军队”因此而得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王室统治力逐渐衰微,很多强大的诸侯国开始扩充军队,积极进行土地兼并和掠夺的战争。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打破祖制,将原来的一个军扩充到3个军(约7万人),并分别称他们为“上军”、“中军”、“下军”。这便是“三军”称呼的最早来源。后来,随着社会的动荡和兼并战争的加剧,很多诸侯纷纷仿效晋文公,将军队扩大为“三军”。比如楚国的三军叫“左军”、“中军”、“右军”。各军分设将、佐;其中“中军”大将为全军统帅。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中、下三军的称呼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取代。唐宋时期,这样的编制是军队的固定编制,各军的职责和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前军为先锋部队,中军为大将所率之主力,后军则担任运输粮草或警戒的任务。古代军队编制中,军为最大的单位,但由于编制方式的不同人数存在一定差异。如汉代实行五人一伍,二伍为火,五火为队,二队为官,二官为曲,二曲为部,二部为校,二校为裨,二裨为军的编制。

古代战争讲究行伍编队、阵式战法与冷兵器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摆开的合理的阵势往往容易取得战斗的胜利,所以团队的组织以及保证队伍在作战过程中连贯通畅(不受阻隔和分散)非常重要。

相关文章

  • 何谓“三军”,形成于什么时候?

    看古典演义小说或戏剧经常能听到“三军”的说法。统帅在下命令的时候,开头一句便是“三军听令”。那古代所说的“三军”是...

  • 2019-02-27

    将不仁,则三军不亲; 将不勇,则三军不锐; 将不智,则三军大疑; 将不明,则三军大倾; 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 ...

  • 论语。三军可夺帅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虽然贵为三军统帅,也有受制于人的 时候,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思想和心志是绝...

  • 地球上的水形成于什么时候?月亮告诉你答案

    地球上的水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这是科学家们至今还在争执不休的课题。不过,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起码在地球诞生(约46亿年...

  • 兰善清:扇赋

    扇赋 蓝善清 袖我于阵前兮不负三军,携吾至长空兮天地同...

  • 每天读《孟子》之八五

    宋牼将之楚……“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

  • 《安排令》.中华盾

    安排布阵,安排破阵, 安排冬练夏秋训。 安排威振, 敌消遁。 三军强奋,三军齐奋, 三军壮志海空镇。 三军雄骏, ...

  • 《国语》之一百四十

    郤献子等各推功于上 靡笄之役,郤献子见,公曰:“子之力也夫!”对曰:“克也以君命命三军之士,三军之士用命,克也何力...

  • 国之利刃

    三军将士壮国威,只恨非在此中行。 他日若有来敌犯,你我皆是护国人。 ——于国庆节

  • 《论语》感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注释:三军:古代大国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匹夫:男子,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军”,形成于什么时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jx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