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花园》、《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春光灿烂猪八戒》…这些电视剧的名字熟悉吧!
幼年时期的我,到点总喜欢蹲守在电视机前等着这些剧的播放,靠着这些完成了两性和爱情的启蒙。那时候的我懵懵懂懂,认为爱情的模样就是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有同款童年?
如果说幼年时期靠电视剧启蒙,那么青春期后,我妈就开始逮着时机给我上早恋危害的教育课。好不容易高中毕业,医学生繁重的课业让我大学阶段几乎都投身于课业、社团活动、毕业找工作中…等到工作几年,周围的人开始恋爱结婚,这时候发现,有限的恋爱启蒙限制了我的发挥!
相信有不少女孩有着同款经历,早年家庭生活对于两性教育的缺失,导致很多人都是懵懵懂懂地完成择偶、结婚、生子的全过程。
今天看到李玫瑾教授写的《幽微的人性》一书,才幡然醒悟,早年教育对于孩子今后的恋爱,择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避免很多家庭悲剧的发生。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她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调查,出版著作《犯罪心理学》。《幽微的人性》一书从各个角度剖析犯罪背后的心理,也强调了父母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让我们一起走进《幽微的人性》一书,看看父母在早期教育过程中,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进行两性教育?
1、0-6岁,给孩子灌输性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李玫瑾教授认为,0-6岁是孩子的依恋期,这时候还没有性别观念,对于性的认识也非常模糊。因此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性的教育和启蒙,以免孩子在懵懂阶段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还记得《素媛》这部电影吗?青春可爱的小女孩素媛在雨夜遭到了陌生大叔的侵犯,导致身体和心理上都遭到了不可磨灭的痛苦和伤害。素媛出于善意想为大叔打伞,没想到对方却残忍地侵犯了她,她不仅脸被咬伤,大小肠破裂,完事后还被残忍地扔进水池里。
电影里小女孩在病床上颤抖着指认罪犯,以及哭着说出“我做错了什么吗?”无不让人心疼和悲伤。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性上的启蒙和教育长大后自然就懂。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在懵懂无知时遭到外界侵犯却不敢说出,等长大后明白了,心灵上的伤却很难愈合。
因此,在孩子0-6岁,必须给他们灌输性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这方面的工作应该由母亲来做。
母亲在给孩子洗澡时,要记得告诉他/她,身体除了爸妈,其他人不能看。在洗到私处时,要告诉他们这些敏感部位,别人不能看也不能摸,即使是老师也不行。一旦被要求脱裤子或者被摸了这些部位,回来一定要告诉家长。
教会孩子善良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防人之心不可无,可以通过这方面知识的绘本教育,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孩子的童真需要我们好好呵护,家长在经济上给予他们好的照顾的同时,也别忘了性的启蒙,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2、青春初期(12岁前后),教会孩子何为性别魅力和修养
记得我读小学那会,班里好多同学非常迷恋《超级女声》,超女们个性的穿搭,前卫的造型很受周围同学的追捧和喜爱。
那时候正处于青春初期,刚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但身边不少同学吸引异性的方式却是穿着大胆,或者打架挑事,故意和老师对着干。这都和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有关,他们渴望成熟独立,向异性展示自己的魅力。
李玫瑾教授告诉我们,家长在这个时期绝不可以放任不管,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才是真正的成熟,什么样的成熟才能真正吸引异性,展示自己的性别魅力。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异性有朦胧的好感,如果家长只是出于害怕早恋,一味进行打压教育而不正确引导的话,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3、孩子16岁花季,进行性历史教育
不得不说,中国人在教育方面很少对孩子提及性的话题。等到提的时候,往往孩子已经长大,形成了基本的婚恋观,而这些观念又大多数是来源于影视剧的“教育”。
现在大多数影视剧,都是王子公主型傻白甜风格,真正符合实际的很少,如果只依靠影视剧来启蒙教学的话,孩子很容易被误导,实际操作中也容易偏离现实。
李玫瑾教授提出,在16岁的花季,父母应该对孩子普及性历史的教育。告诉孩子,“性与道德”,“性与法律”的关系。
为什么当今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为什么在性的行为上不仅有道德约束,更要有法律约束?父母要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在“性”上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同时,家长在婚姻中的言传身教,以及日常唠叨中都会在孩子的心头种上“观念”的种子。孩子成年后,这些观念会对他们的恋爱和婚姻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早期的教育特别重要!
以上三个阶段贯穿了孩子成长的全过程,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两性观念,进行性的教育和启蒙,家长责无旁贷。
很多时候,我们能从孩子身上看到家长的影子,因此,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通过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引导孩子成长在正确的道路上。
性的教育越早开始越好,愿你我在读到李玫瑾教授的这本书后,都能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在今后的育儿工作中,更好地去应用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