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谓是世人所共识。然而看完了法国作家加繆的《局外人》却差点颠覆了我的三观。主人公默尔索因为杀人而被指控,最终却因为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而被判了死刑。
第一遍看完本书时我只有满腔愤慨,只感觉满纸荒唐,觉得怎么可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甚至觉得这就是一个当局者草菅人命的故事,认为作者揭露的就是为政者不作为,只想要一些噱头来博取眼球。
但是当我第二遍阅读时,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主人公默尔索是一个对这个社会存在的规则感到厌倦的人,因为厌倦所以反对。他不明白为什么人死了就一定要哭泣,不明白男人女人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因为不明白所以远离,他远离社会规则,因为他不想违背本心,他不想撒谎。
然而他所在的那个社会是由谎言堆砌成的,一切都要在现有的规则内进行,即使你的内心不信上帝,你也必须说自己相信。在默尔索被羁押期间,不断地有牧师、法官、律师来问他各种各样的问题,荒诞的是他们所问的问题却都和他杀人案无关。他们问他为什么在自己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泣,问他是否相信上帝会宽恕他……他们对他的回答和他的无动于衷感到愤怒,他们迫切的想要唤醒他“麻木的灵魂”,检察官在庭审现场一直以他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泣而指控他没有灵魂,觉得他应该被消灭在人类社会,因为他不属于这个社会。
默尔索的悲剧在于他无法苟同这个社会的规则,他想要按照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而活,然而这是不被允许的。一个脱离社会规则无法被掌控的人在制定游戏规则的人眼里是多么的可怕,他们害怕,害怕默尔索的觉醒会带动更多觉醒的人。
其实这样的悲剧在好多国家的好多地方都会发生,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人必须裹小脚,女人死了丈夫不能再嫁,一旦违反必然受到严重惩处,有的甚至被浸猪笼。所以鲁迅先生才会写出《呐喊》,旨在唤醒更多的国人清醒过来。
在那个以盲目为信仰的社会,一个清醒的人是注定要被消灭的,可悲的是主人公本以为脱离这个群体,游离在他们的边缘便可以了,却不知道他自己的命是不由得自己做主的,直到庭审最后,他才发现自己作为一个被审判的人,却被撇在一边,一切都在进展着,而自己不能有任何干涉。
即使如此,默尔索也并没有因此而融入这个社会,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在牢房里别人觉得过得不如意,他却觉得很好,正好能够回忆过去没有时间回忆的场景和人事,在得知自己快要死时,他没有呼天抢地,反而幸福的想着,在自己死的那天一定要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用仇恨的声音来欢迎自己。
作者加繆用平铺直叙的手法缓慢的叙述着,没有夸张华丽的修辞手法,没有曲折离奇的笔法,但是却在这些略显啰嗦的话语中埋下一个个隐藏的含义,在后面主人公被羁押和被庭审时一一揭晓。
作者借用默尔索的律师喊出的话揭露这社会的无可救药:“这场官司就是这个样子。一切都是真的,但又没有什么是真的!”是的,默尔索杀人是真的,但是检察官指控的罪行却不是真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可笑荒唐,却成为了定罪的铁证。
一个荒谬的社会却有一个清醒的人,一个清醒的人想要脱离荒谬的的社会却是不被允许的。世人皆醉你独醒可以,但是你得假装一起醉了。要不然以后这样的游戏规则大家都不遵守,制定游戏的人岂不是岌岌可危。作者在小说里可以说是毫不留情的进行了讽刺,讽刺这个荒谬的社会,然而反过来想一想,我们每一个社会人不都生活在这些规则里么?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麻木了,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也是身不由己的随规则而行,我们没有默尔索那样的勇气去我行我素。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者加繆的这本《局外人》以其独有的视角,为读者带来了一份丰盛的文学大餐,令读者读了还想读,读完回味无穷。真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