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梁惠王上》14:如何“为万世开太平”

《孟子·梁惠王上》14:如何“为万世开太平”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2-06-26 21:49 被阅读0次

《孟子·梁惠王上》14:如何“为万世开太平”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微课也,诸大夫皆曰贤,微课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国运暂时好时,要居安思危,才能将眼前好转化为长远好。国运长远好时,要想办法向更长远处谋划,如此,才是张载所说的“为万世开太平”。

孔子见梁惠王时,魏国已经差不多成为四战之地了。东边被齐国胖揍一顿,吃了不小的亏,西边被秦国掠去河西之地几百里,南边在楚国那里又丢了好几个城池。相对于魏国而言,齐宣王治下的齐国处境要好的多。

孟子之所以讲“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实际上就是在说相比较魏国那样的国家而言,齐国已经有了短时期内安定的基础,体现在国中能有不为战火或波及的参天乔木。

在孟子看来,像齐国这样的国家,可以考虑一下“为万世开太平”的问题。孟子的核心关注点仍然是人才——世臣。

一、世臣的使用原则——慎

何谓“世臣”,也就是历代有功勋的旧臣,其实就是像孟子所说的国中乔木那样经历风雨依然昂扬向上的大材。

对于世臣的使用,孟子认为原则只有一个,那便是“可不慎与”的“慎”。

这个“慎”体现在“慎用”上,“左右皆曰贤”——身旁的人都说他贤能,对待这样的人不能盲目用,要慎重;“诸大夫皆曰贤”——朝臣们都说他贤能,对待这样的人仍然不能盲目用,要慎重;“国人皆曰贤”——邦国中人都说这个人贤能,对待这样的人让然不能盲目用,要慎重。但这个时候,可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了,可以对之下一番考察功夫了。如果考察过后,印证了大家所说,那么这个人才可以作为贤能之人来用,才算是“世臣”的材料。

当然,这个“慎”还体现在废黜的慎重上。“柳下惠为士师,三黜”,实际上就是因为对柳下惠的使用上,鲁国国君不够慎重。“左右皆曰不可”——身旁的人都说应该废黜他,这种情况下要慎重;“诸大夫皆曰不可”——朝臣们都说应该废黜他,这种情况下仍然要慎重;“国人皆曰不可”——邦国之人都说应该废黜他,这个时候仍然要慎重。但这种情况下,可以认真考察他一番了,如果真的应该废黜,便罢黜他。

罢黜掉的“臣子”可以重新启用,柳下惠之所以能被“三黜”,恰是因为他也多次被重新启用。但杀掉的“臣子”便再也没有机会成为“世臣”了。所以,对待杀大臣这种事儿,尤其应该慎之又慎。“左右皆曰可杀”不能杀,“诸大夫皆曰可杀”不能杀,国人皆曰可杀,仍然不能杀。这种情况下启动考察程序,认定了该杀,才能最后代表国人杀掉他。

二、世臣的使用主体——民之父母

为什么要到“国人皆曰”的程度,才最后启动国家审查程序呢?

“左右皆曰”时,启动审查程序,国家机器便是为“王”之左右服务的;“诸大夫皆曰”时,启动审查程序,国家机器便是为“王”之朝臣服务的;“国人皆曰”时,才启动审查程序,国家机器才是为邦国之民服务的,这种邦国的诸侯王才是“民之父母”。

所以,世臣的使用主体是“民之父母”,非“民之父母”,不足以涵养出历代有功勋的旧臣。正像没有若干年的和平,变没有国之乔木一样。

三、世臣使用的大忌——不得已

世臣使用的原则是——“慎”,那么,相应的,世臣使用的大忌便是——不得已。

按照孟子的说法,不得已使用人才,“将使卑逾尊,疏逾戚”——本质上是对旧有秩序的打破,这种打破常常带来不必要的动荡,这还是就眼前的政治生态而言。要知道,孟子所谈的更多的是“为万世开太平”,老人家考虑的是更恒久的政治生态。因此,这种“不得已”,会形成齐宣王所问及的“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问题,也就是导致“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的后果。

“不得已”的使用,破坏眼前的政治生态,更破坏长远的政治生态,以至于一个国家没有“世臣”,最终让“为万世开太平”成为梦幻泡影。

相关文章

  • 《孟子·梁惠王上》14:如何“为万世开太平”

    《孟子·梁惠王上》14:如何“为万世开太平”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

  • 读书,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在规劝梁惠王实施仁政中指出:“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实为非不能也,而是不为也,...

  • 《孟子·梁惠王上》02:三台戏

    《孟子·梁惠王上》02:三台戏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

  • 非不能为 乃不愿为

    《孟子·梁惠王篇上》中记载孟子游说梁惠王,颇为有趣:“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

  • 孔孟之乡成语典故——不远千里

    成语出处: 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内容: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

  • 与民同乐才是王道——《孟子》学习02

    一.二、梁惠王上(02)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

  • 孟子-梁惠王-02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正站在池塘边上,观赏着那些奔跑飞...

  • 义利之辨学习笔记

    学习【孟子.梁惠王上】之义利之辨。 原文: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

  • 《孟子·梁惠王上》04:孟子的解题思路

    《孟子·梁惠王上》04:孟子的解题思路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挺与刃有以异乎?”曰:“无...

  • 利益与仁义——《孟子》学习01

    一.一、梁惠王上(01)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梁惠王上》14:如何“为万世开太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nw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