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君是我所教班级中的一名学生,可爱似乎与他从不沾边,相反,班级学生都视他为异类,从心理上完全排斥他,无视他的存在。
镜头一:大课间,班级学生在文体委员的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在操场跑步。忽然,前边倒下一名同学,瞬间,其他同学作鸟兽散。不用说,倒下的同学就是晓君,而且是故意为之,旨在捣乱同学们上操秩序,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起初,老师、同学还都比较在意,次数多了,同学们已有防备。班主任一声命令,晓君出列,站在操场边。脸上没有做错事的内疚,却洋溢着恶作剧的喜悦,冲同学吐吐舌头,一脸满足的神情。
镜头二:课堂上,师生互动,其他同学都沉浸在学习的愉悦当中,津津有味。此时的晓君,一会儿翻抽屉,一会儿做小动作。老师善意提示的眼神,他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拿着一块破镜子,反射窗户中进来的光线,照在老师脸上,左摇右晃,引得同学哈哈大笑。而他,在同学的笑声中,似乎受到了鼓励,越发放肆。
镜头三:放学回家的路上,晓君裤腿高挽,反戴着帽子,眼睛滴溜溜四处乱窜,走路摇三晃四,流里流气。和几个脾气相投的顽伴,勾肩搭背,不时还发出阵阵怪笑。路遇几个骑摩托车的社会青年,晓君等几人便疾步向前,跳上摩托,绝尘而去……
顽劣的晓君,这样的事情,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作业、违反学校纪律成了常态。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经常找他谈心,但收效甚微。
为了不使他掉队,沦落为问题学生,在班主任的主持下,我们该班上课的科任老师开会对晓君同学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判。
晓君是重组家庭的孩子。据他父亲说,晓君在两岁时,父母就离异了。而后又各自重组了家庭。父亲基于对晓君的愧疚,不愿对他进行严格的管教,生怕他受委屈。加之晓君父亲经常在外地打工,一年四季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所以,在物质上尽量满足晓君,而对晓君的教育却没有跟上。长大后的晓君,误认为是继母赶走了他生母,和继母的关系日趋恶化。好心得不到好报的继母也落得清闲,对他从来不闻不问,放学回家,锅冰灶冷是兵家常事。得不到家人的关爱,晓君便经常和社会上一些哥们来往,渐渐丧失了上进的信心,最终养成不服管教、我行我素、桀骜不驯的性格。
分析清楚了晓君的成长轨迹,我们达成共识,要和家长一起教育晓君,帮他擦亮被灰尘蒙蔽的眼睛,让他走正道、做好人。
在我们的劝说下,晓君的父亲辞去了外面的工作,回家打工,尽量上正常班,晓君放学后,经常能见到父亲的面。我们做通了晓君继母的工作,让她从内心接纳晓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双休日,一家三口一起购物、看电影、旅游,融化晓君心灵的坚冰。
班内,我们有意识把晓君座位调至中间,让品学兼优又能忍辱负重的同学做他的同桌。上课提醒他认真学习,课下和他一起玩,自习监督他认真完成作业。回家和他一路,晚上自愿给他辅导功课。渐渐地让他融入到集体当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们的关爱。
至于我们教师,从各自的层面上,发现晓君的闪光点,加以放大,鼓励他大胆参与班级活动。有时,我们还委以他重任,发挥他的特长,让他有成就感。学习上,我们旨在帮他明确学习目的,端正他的学习态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评价他的进步,对他的成绩则不作刚性要求。
我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让晓君反复。我们的心理预期是一学期让他有所转变,一年帮他改掉身上的大部分陋习,毕业时使他以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
慢慢地,晓君变了,对人有礼貌了,学习也开始用心了,再也不和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了。我们家访、家长校访,都感觉这孩子惊人的变化。
我们一起帮助天使擦亮了被灰尘蒙蔽的眼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