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崩,葬桥山。几千年来,世世代代多少人千里迢迢来到桥山寻根问祖,而我有幸就在这附近工作,三年来也只前来祭拜过两次。上一次携友前来,匆匆而来,急忙而去,多少遗憾,这一次汲取教训,时间安排充足,尽情感悟。
来到黄帝陵,已经早上十点多了,冬天淡季,游客比较少,除了我们,只有一队来自广西的旅游团结伴而行。我喜欢人少,人太多反而失去了氛围。 这次我们先去了黄帝陵冢,拾阶而上,置身山间,雾霭沉沉,一片肃穆,偶尔有几个当地的人在引水浇树。这儿的气候一到冬天比较干旱,新种的幼树如果不及时浇灌很难成活。以前不知道,常感慨自然神奇,以为这里原本就是一片自然形成的柏林,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也是历代华夏儿女亲手所种,几千年来才形成了这一奇观。现在桥山上有八万株柏树常年郁郁葱葱,树龄超过千年以上的就超过三万株,它们一直守护在这里。
路途并不很远,就进入了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墓冢,而是汉武仙台。汉武仙台即汉武帝祭祀黄帝所筑。《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刘彻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台高20余米,两侧有曲径登台,四周青柏环抱,即使深冬也是绿意盎然,灵气聚集,有登台一次增寿一年之说。站在仙台上,虽然没有增寿一年这么夸张,但是深呼吸一口气,似乎能感觉到此刻天地万物的精华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结伴而行的广西友人中不时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甚至一些奇怪的行为。还在山底下的时候就听到一个女人一直在大声痛哭,哭声凄绝悲惨,响彻山间,听得人瘆得慌。上山时有的人怀抱大树,侧耳倾听,有的人伸展双臂,仰望天空。祭拜的时候,庄严肃穆的环境下又不时发出一声声类似打嗝的声音,让人忍俊不禁。他们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跟先祖交流,很专注,不受周围人的影响,在导游的带领下,认真地行三叩九拜之礼,随后环绕墓冢逆行一周,追溯已逝的时光,珍惜现在的美好。最后又在导游的引领下,虔诚地在心中沏一盏热茶,供奉祖先。他们远道而来,用自己最诚挚的心祭拜我们共同的先祖。我深受感染,也认认真真的行了三叩九拜之礼,祭拜我们共同的祖先。 绕着陵冢旁的小路继续走,还有一座龙驭阁,耸立在这桥山之巅。踏着阁楼台阶一级一级缓慢向上走,观看周围墙上的一些壁画,记载了我们这位伟大先祖的各种功德,展示了他众多的伟大发明创造和卓越功绩,怀着敬仰之心,踏上了阁顶。极目远眺,云海缥缈,裙黛披山,整个黄陵县城都笼罩在迷雾远端,接受着祖先的余荫庇佑。
下山途中,才看到千年之树 “中华世纪柏”。载植于庚辰年二月初二(公元2000年3月7日)皇帝诞辰日。掬黄河、长江之水浇灌,聚祖国各地山川泥土载植,象征着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旁边矗立着重达15吨的泰山五彩石,由著名华人艺术家陈瑞献先生撰文书写的《庚辰黄帝圣诞志》镌刻其上。以石铭记先祖恩德,寓意我神州社稷稳如泰山,中华儿女兴邦治世的责任重于泰山。突然感觉肩上沉甸甸的。
轩辕庙是近年来新修建的,由轩辕庙和祭祀大殿两部分组成,气势恢宏,庄严神圣。蓝天、白云、阳光、雨露均可透过殿中的圆孔直接映入殿内,整个大殿形象的反映出“天圆地方”的理念,黄帝石刻像伫立其间。前面的祭祀大殿庄严、古朴、肃穆,每年清明的祭祖大典就在这里举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拜谒。平日里总有很多游客在这里留照纪念,纳福保平安。
庙内两侧的古树,据导游介绍都有三千年以上的树龄。黄帝手植柏,相传是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已有五千多年。还有武帝挂甲柏,每年清明前后树干分泌出的柏油透过阳光的照射,晶莹剔透,似乎武帝当年亲手所挂那副铠甲依然在保护着这位久经岁月洗礼的沧桑老战士。 自春秋起,这里就是每年官方祭祀的地方,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这里的修建和维护,最终却是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千年时光转瞬即逝,最终只留下这一棵棵参天古树伴随着年轮转动,终古不变的是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这种情怀陪伴着千年古树常青。
丙申年十一月十四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