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脑科学相关的知识反复看到,但没有系统的看过,这里算是初步学习。
在培养和维持健康的控制感方面,有四个主要的大脑系统与之相关,分别是:执行控制系统、压力反应系统、动机系统和静息状态系统
有三个重要的脑结构能够帮助调节压力和控制冲动,它们分别是前额皮质、杏仁核和海马体
执行控制系统主要受前额皮质影响,前额皮质与组织规划、控制冲动和判断决策等一系列认知功能相关。在没有压力的时候,前额皮质能够监测和调控我们的大脑,那是不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前额皮质就混乱或者下线了?
前额皮质需要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来维持高效运转,的确在压力面前会掉线,不幸猜中。但是这玩意儿掉线是因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太多而不是太少,所以压力会让人更多的分泌这两种神经递质?
压力反应系统由杏仁核、下丘脑、海马体、脑垂体和肾上腺组成,是用于应对生命威胁的,就是原始人碰上了捕食者。想想真的很无奈,我们进化了几百万年,都没有预料到有一天在生命不受威胁的时候我们也会有压力。
杏仁核没有思考能力,它只负责在碰到压力的时候让人分泌肾上腺素,去战斗或者逃跑。抱歉后续的科学事实我不想记录了,太麻烦。总而言之就是压力过大,或者说长期得不到恢复,执行控制系统就死机,压力反应系统让我们恢复动物性的反应。
动机系统负责分泌多巴胺,给神经系统发放奖励。静息状态系统我们的了解还很少,但它确实脑内最耗能的系统。静息状态系统其实就是脑子的离线状态,离线状态很重要很重要。所以冥想很有用,这句话是我说的。
慢性压力会让人茫然无助,如果没有恢复的时间,慢性压力会转化成焦虑,会让杏仁核增大,导致对压力做出过度反应。
慢性压力还会导致一系列行为问题,比如睡眠障碍、暴饮暴食、办事拖延,甚至降低你好好照顾自己的意愿。慢性压力让体内多巴胺的水平下降,同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水平会随之下降,而这就导致压力一步步地转化成了抑郁
青少年时期大脑特别活跃,所以更容易被压力困扰。所以小时候就应该让孩子有抗压能力吧。看看后文能不能证实我的猜测。
长期的疲劳感与紧张感,就是焦虑与抑郁的配方
所以张弛有度才是良方。
第一章的最后直接写了这本书的主要目标,一是帮助父母辅助自己的孩子提升压力耐受性,二是要让父母了解到,与其让孩子积累与承担压力,倒不如直接让他们甩开压力。甚至给了行动清单,可惜我娃还太小,但这本书应该算是以时时回来翻看的工具书,希望在娃长大的过程中我能记得这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