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小事,我真的很想向简友们吐槽一番。
深夜收到编辑的消息,说我上次投出的稿件AI辅写疑似度很高,可能会导致审稿不通过。
我一看编辑发过来的AI辅写疑似度测试结果的截图,上面显示我通篇的疑似度都高于70%。
我立马懵圈了。
第一,我的稿件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来的,从篇章构思到遣词造句,无不凝聚我的心血。天地可鉴,没有一个字与AI有关。
第二,如果只是个别段落与AI的文风相似,那是不是只会显示个别段落辅写疑似度高,那样的画,我可以认为是检测软件出现的误差,但是全篇都被鉴定为高疑似度,真让人难以理解。
于是,我请编辑老师重测一遍,或者换一篇文章检测试试,看是不是检测软件出了问题。
后来,编辑老师拿我以前的文章来检测,结果还是显示AI辅写疑似度很高。
这些年,我常遇到学术论文查重率的检测,文学稿件原创率的检测,但AI辅写疑似度检测要求,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而且,检测结果如此无理取闹,我也真是醉了。
幸运的是,由于这位编辑与我合作过较长时间,有一定的信任基础,他并没有因为这个检测报告就无情地拒稿,而是和我一起分析了原因。
编辑建议我全篇修改一下,对词汇的选用和语句的组织方式作出调整,然后再试试新稿。我是愿意改稿的,只不过,如果我以前的文章也是AI辅写疑似度很高的话,那说明我一贯的文风与AI的确有相似之处,那么,我要如何修改才能过稿呢?
编辑又帮我分析了一番,或许是由于我的文字过于正式甚至刻板了,和AI行文风格如出一辙,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检测结果。
于是我对自己进行了反思,作为理工科的人,受到长期撰写论文的习惯模式影响,我对于有偿投稿的情况,就会比较在意文章的结构、各部分内容篇幅的分配、行文的逻辑等,甚至对语法和标点的使用也尽量严谨(当然,其他的情况下,我会放松要求,写得比较随意)。
我的这些特点,或许和AI数字程序的刻板特征相吻合,于是导致了AI辅写疑似度高的尴尬。
所以,改稿过程中,我应当尽量追求飘逸的文风。虽然,这对我有点难,但是,看在稿费的份上,我定当努力,不负编辑对我的信任和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