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泰国一部广告片《努力一点点》给戳心了,那是因为里面妈妈的一句话。
片中开头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比赛中摔倒,很努力的奔跑却无能无力,这位妈妈心疼的同时质疑自己,“我是史上最差劲的妈妈么?”
看完孩子的训练,心情忐忑的到后面等待教练,想知道自己孩子的表现如何。大概是希望教练能多给机会自己的孩子。
教练摇摇头,却很委婉的告诉这位妈妈,孩子在头部技巧为零基础。
不过孩子很认真,要再观察一下他的能力,然后还尴尬的表示不好意思就没有聊下去了。
这种“不忍心”伤害你的态度,恰恰是让妈妈心中充满怀疑,心想“我的孩子真的那么差吗?”
每个孩子都是妈妈心中的宝贝,每位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妈妈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直都是“差生”,所以在遭受打击之后,还是要带着微笑鼓励自己的孩子。思前想后,
妈妈想了一个比较合适方式,她告诉孩子,再努力一点点。其实也是她告诉自己,也许再努力一点点他就会很优秀。
孩子不希望妈妈失望,带着妈妈的期待,孩子开始努力的练习。
笨拙的小身体努力的完成看着简单,可是对孩子却很难的动作。
妈妈也在怀疑,是不是再努力一点点就可以,努力了会不会就可以进步。甚至还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在欺骗孩子。
那些表现优秀的孩子总能得到掌声和欢呼,而自己笨拙的孩子,妈妈却在时刻担心,他会不会因为比赛输了而难过。
经历挫折的孩子,的确很难过,没有不想赢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掌声,希望自己能拿第一。
所以就算是受了伤,看着妈妈期待的目光,他还是会继续向前奔跑。
看着受伤的孩子,妈妈的心里的痛,比伤在自己身上更难受。所以不由得继续怀疑自己,“我这是在伤害他么?”
孩子很努力了,可还是追不上其他人。
看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和孩子。我是那个充满期待的妈妈,而儿子是那个一直努力,却依旧追不上别人的孩子。
因为这是一个激励人心的广告片,后面肯定是有逆转的剧情。可是现实却有太多的未知数,是不是孩子努力了就一定会变得很“优秀”,我们不确定,起码目前自己的孩子还是那个“笨小孩”。
当自己的孩子表现不佳的时候,我还是经常质疑自己“我是史上最差劲的妈妈么?”
作为孩子的父母,谁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呢?
从知道怀上孩子的那刻父母就充满了期待。胎教,早教,各种启蒙方式,大家想尽各种办法让自己的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耀眼的宝宝。
父母期待孩子能具备各种能力,希望孩子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器重,希望每次在舞台上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身影,希望在每个比赛自己的孩子能站到领奖台……
为了让孩子各方面优秀父母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带孩子参加各种的比赛,父母认为自己投入了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孩子一定就能变成大家眼中优秀的孩子。
当发现孩子并没有按照自己期待的发展,很多父母就开始质疑自己。这样的质疑也会传递给孩子,孩子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如别人优秀。
| 01
最近有位妈妈写了一篇转发率很高的文章,《“学渣”儿子,妈妈相信你是来报恩的》,看哭了很多的妈妈。
文中介绍孩子爸是985的工科博士,她是985硕士,她在最佳生育年龄27岁生下了儿子,他们做足了优生优育的功夫,可是孩子却是一名“学渣”,就是成绩不好的孩子。
她帮孩子报了各种辅导班,包括一对一的辅导,竭尽所能为孩子创造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可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很一般。
于是她接受了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方面资质不好的事实,相反她从更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当我们不再用单一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好与坏,我们会豁然开朗,不再纠结当前的困境,而看到更多的希望。
同样的另一位“学渣”妈妈也因为家有“学渣”,领悟了一种新的观念。她说:“家有学渣,让我慢慢明白,怎样去爱,比成绩重要;在挫折中站起来,比成绩重要;持有乐观与坚强,比成绩重要。也许世上根本没有学渣与学霸的区别,有的只是人与人的不同。”
下面是她的“学渣”孩子写了一首诗。
在城市里
只有最亮的星星能被看到
在农村里
每一颗星星都发出独一无二的光
孩子说:“这是一首鼓励差生的诗。”
一个会写出这么美的诗的孩子,我觉得她就很优秀了。她有这么独特的观察力就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为什么一定要看试卷上的分数呢?
“世纪伟人”爱因斯坦小时候看起来也是一个笨拙,迟钝的,连衣服扣子都对不齐的孩子。
他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因为说话慢,动作慢,记忆力不强,不善于和同学交往,学习成绩也不起眼,老师和同学不喜欢他,甚至老师的对他的评语就是“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
好在这段学习时光,没有让爱因斯坦产生自卑或者产生扭曲的心理,而是让他成长为有个性和思想独立的人。不然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开创物理学新纪元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身上有不同的特点,只要用心的发现,其实他们身上都闪着耀眼的光。
| 02
我家孩子幼儿园最近在搞运动会,他们排了一个篮球操。
我儿子一直都有参加篮球兴趣班,于是老师安排他和几个一起参加篮球兴趣班的孩子做一些高难度的动作。
几次的练习下来,老师发现我儿子有一个动作就是做不好。于是她就跟我沟通,让我回家带孩子好好练习,如果再做不好就得换到后面去做简单的动作了。
放在之前我可能会极力争取,毕竟这是孩子表现自己的一次机会,但是经历多次的挫折之后,我明白了没必要让孩子在他的弱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
孩子已经上了好几期的篮球班,可是感统不好的他,并没有表现出在这方面的天赋,反而暴露了他动作的笨拙。我这个妈妈在一边看着也是着急,有时候还会因为这个问题对孩子发脾气,批评他上课不认真。
后来有那么一段时间孩子对上篮球课非常抗拒,每次送他去上课都不开心。孩子的爸爸还对我送孩子学篮球这件事表示质疑。
我自己也陷入了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我的选择做到底是不是错了?
的确,儿子在篮球技能方面比没有显示出他的才能,可是我发现儿子并没有为此苦恼,每次跟小朋友一边上课一边玩游戏可开心了。
所以我也换了一种思维,我并没有想过让孩子去做一名篮球运动员,为什么要让这么愉快的运动变成一项艰苦的训练呢?
现在我还是坚持让孩子学习篮球,可是我不再因为他做不好老师要求的动作而苦恼。我会跟孩子一起练习篮球,就像玩游戏那样,不纠结动作的对错,只享受过程的欢乐。
同样一件事情,当我们不用固有的思维去衡量,那么它的价值就变得不一样。坦然接受孩子的缺点,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 03
台湾作家张文亮的一首诗《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告诉我们与孩子相处的过程,要放慢脚步。
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
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
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
然而,
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现在的社会走的太快,我们在追赶前行,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步履匆匆。
焦虑让我们忘记了生命该有的美好,无法用心体会孩子成长过程的乐趣,抛开我们主观的想法,多多去聆听孩子的声音,孩子的存在就是为了让父母长见识的。
教育孩子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沿途有很多风景需要我们用心和爱去体会。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孩子,爱与成长会让他们发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