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用户运营产品(用户研究)
用户画像:标签化就是数据的抽象能力 | 产品运营与数字游戏

用户画像:标签化就是数据的抽象能力 | 产品运营与数字游戏

作者: 数字好玩 | 来源:发表于2019-04-29 18:57 被阅读370次

    <<<前言>>>
    跟数据打交道已经上十年了,在管理业务、产品运营、风险识别、数据产品等方面有过一些实践经验,爱总结的逻辑Go决定把日常的文本总结短文化,整理成体系,欢迎拍砖,更欢迎一起研讨:

    系列一:风险与数据的逻辑

    系列二:业务管理背后的数据故事

    系列三:产品运营与数字游戏

    系列四:如何打造数据产品

    文 | 爱总结的逻辑Go

    阅 | 完整阅读需要8分钟

    议 | 18616839662@163.com

    都说进入中国人口红利已经在消失,我们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的下半场。在上半场,流量爆发助长了互联网公司的快速发展,你甚至不需要知道网络另一端是个什么样的人;下半场,互联网公司已经不新鲜了,大部分公司已经互联网化,每个消费者都正在被数字化,标签化~~

    这两年引领下半场发展的是那些在讲“大数据”“赋能”的企业,有数据有用户的企业。

    通过大数据告诉政府该如何智慧地管理交通,规划地铁站,做城市发展规划。

    通过消费数据分析,告诉企业该在什么时间生产什么产品,以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过生活大数据告诉我们餐饮企业,甚至房地产企业该如何选址。

    如果说互联网的上半场是粗旷运营,因为有流量红利不需要考虑细节。那么下半场,精细化运营将是长久的主题。有数据,有数据分析能力才能让用户得到更好的体验。

    所以,用户是根本,也是数据分析的出发点。产品设计用户在线的交互方式,也是数据生产的方式。

    <<<用户画像的准则>>>

    假如你受雇一家卖羊肉串的公司,老板担心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了,要想做好得知道顾客喜欢什么。于是上班第一天,老板问你:“你能不能分析一下用户数据,给咱们公司的羊肉串业务赋能啊?”

    image

    “老板啊, 咱们卖羊肉串的,做数据挖掘没用啊。“ 估计老板听后,晚上就把你开了!

    image

    那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就是将自己企业的用户画像做个白描,分析用户“都是谁”“从哪来”“要去哪”。

    换一种回答:“老板,您需要的是用户画像,画像建模是个系统的工程,我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呢,就是用户从哪里来,这里我们需要统一标识用户ID,方便我们对用户后续行为进行追踪。我们要了解这些羊肉串的用户从哪里来,他们是为了聚餐,还是自己吃宵夜,这些场景我们都要做统计分析。第二呢,这些用户是谁?我们需要对这些用户进行标签化,方便我们对用户行为进行理解。第三呢,就是用户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将这些用户画像与我们的业务相关联,提升我们的转化率,或者降低我们的流失率。”

    相信你的老板听到这里,一定会给你竖起大拇指,说:“不错,需要什么资源,随时找我就行。”

    image

    就像上图手绘的内容,我们再做一个梳理:

    首先,为什么要设计唯一标识?

    用户唯一标识是整个用户画像的核心。一个APP,把“从用户开始使用APP到下单到售后整个所有的用户行为”进行串联,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去跟踪和分析一个用户的特征。

    设计唯一标识可以是:用户编码、用户名、注册手机号、邮箱、设备号、CookieID等。

    其次,给用户打标签。

    标签并不是越多越好,不同的产品,标签的选择范围也不同,如果以电商企业为例,可以区分四个维度进行标签划分,进行“用户消费行为分析”:

    1、用户标签:它包括了性别、年龄、地域、收入、学历、职业等,这些包括了用户的基础属性。

    2、消费标签:消费习惯、购买意向、是否对促销敏感。这些统计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有利于了解用户消费偏好,针对性地推荐商品。

    3、行为标签:时间段、频次、时长、访问路径。这些是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来得到他们使用APP的习惯。

    4、内容分析:对用户平时浏览的内容,尤其是停留时间长、浏览次数多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出用户对哪些内容感兴趣,比如,金融、娱乐、教育、体育、时尚、科技等。

    <<<标签体系的建立>>>

    用户画像是现实世界中的用户数学建模,我们正是将海量数据进行标签化,来得到精准的用户画像,从而为用户经营更精准地解决问题。

    想想,当你有了用户画像,可以为用户经营带来什么业务价值呢?

    可以从用户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来划分画像价值:获客、粘客、留客

    1、获客:如何进行拉新,通过更精准的营销获取客户。

    2、粘客:个性化推荐,搜索排序,场景运营等。

    3、留客:流失率预测,分析关键节点降低流失率。

    image

    如果按照数据流处理的阶段来划分用户画像建模的过程,可以分为数据层、算法层和业务层。你会发现在不同的层,都需要打上不同的标签。

    数据层指的是用户消费行为里的标签。也是“事实标签”,作为数据客观的记录。

    算法层指的是透过这些行为算出的用户建模。可以打上“模型标签”,作为用户画像的分类标识。

    业务层指的是获客、粘客、留客的手段。可以打上“预测标签”,作为业务关联的结果。

    标签化的流程,就是通过数据层的“事实标签”,在算法层进行计算,打上“模型标签”的分类结果,最后指导业务层,得出“预测标签”。

    image

    随着现在用户交互的海量增长,数据的体量也在不断扩大,“事实标签”基于数据层做记录和管理,也需要根据数据粒度和应用场景做分层:

    1、明细层数据:以“日”为数据粒度,直接从各个业务数据表、日志数据表、埋点数据表抽取用户每天的每一次行为,按固定表结构插入相关表中,在此过程中不对数据做任何汇总、统计类的处理。可视为数据仓库中ODS层数据。

    2、统计中间层数据:以“用户”为数据粒度,对明细层的全量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加工、汇总计算,可视为数据仓库中DW层数据。

    3、应用层数据:以“用户”为数据粒度,对统计中间层数据做进一步挖掘处理,处理过程中要考虑业务应用场景,关联行为权重、标签权重等。应用层数据输出后可支持产品应用。应用层数据可视为数据仓库中DM层数据。

    image

    开发出的用户画像相关宽表及明细标签表,按应用场景一般分为用户人口属性画像、用户个性化标签、各业务线用户画像、用户偏好画像和用户群体属性画像等。现在各数据公司高度重视的关系网络图谱,也是基于此基础上建立风险库关系网络、欺诈度关系网络以及高价值关系网络、高成长性群体网络等。

    <<<用户标签化的应用>>>

    当有了“用户消费行为分析”的标签之后,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业务了。

    比如一个经常购买沙拉的人,一般很少吃夜宵;同样,一个经常吃夜宵的人,吃小龙虾的概率可能远高于其他人。这些结果都是通过数据挖掘中的关联分析得出的。

    image

    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预测用户的行为

    比如,一个用户购买了“月子餐”后,购买婴儿用品的概率也会增大。

    具体在业务层上,可以基于标签产生哪些业务价值呢?

    1、在获客上,可以找到优势的宣传渠道,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宣传手段,吸引有潜力需求的用户,并刺激其转化。

    2、在粘客上,如何提升用户的单价和消费频次,方法可以包括购买后的个性化推荐、针对优质用户进行优质高价商品的推荐、以及重复购买,比如通过红包、优惠等方式激励对优惠敏感的人群,提升购买频次。

    3、在留客上,预测用户是否可能会从平台上流失。在营销领域,关于用户留存有一个观点——如果将客户流失率降低5%,公司利润将提升25%-85%。可以看出留存率是多么的重要。用户流失可能会包括多种情况,比如用户体验、竞争对手、需求变化等,通过预测用户的流失率可以大幅降低用户留存的运营成本。

    image image

    <<<抽象思维的重要性>>>

    锻炼自己的抽象能力,将繁杂的事务简单化

    上面讲了很多一般情况考虑的,也不能忽略特殊情况,用户行为也会随着营销的节奏产生异常值。比如双十一,激增的大量订单,要考虑异常值的处理。

    总之,数据量是庞大的,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使用情况,光是分析EB级别的大数据,就要花很长的时间。

    但最终目的不是处理这些数据,而是理解、使用这些数据挖掘的结果。对数据的标签化能让我们快速理解一个用户,一个商品,乃至一个爆款文案内容的特征,从而方便理解和使用数据。

    用户画像最终的目的是了解产品用户是谁?是怎样的?有什么共性的特征?他们需要什么? 产品的潜在用户在哪里?

    带着问题,进行抽象化的提炼,通过标签组合算法的运用和挖掘,在互联网下半场后流量时代是至关重要的。

    image

    今天就用户画像标签化的话题先讲到这里吧,这几天在忙着整理课件,把数据运营的方法体系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应用到产品价值提升上,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从十年前的Deck Data讲起,到今天全生命周期数据化的演变升级,会有很多可以分享的故事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户画像:标签化就是数据的抽象能力 | 产品运营与数字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juu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