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2021年,我部门基于kubesphere投产应用系统,这是我部首次基于容器技术投产生产环境(传统行业向)。
针对使用过程遇到的一些挑战作下简要总结,首先介绍下一些基本信息。
研发团队
我们对kubesphere
进行了本地化(前端),本地化的初衷是为了屏蔽专业性术语(比如:负载、服务、应用路由等),并结合chart
赋予了该系统一些行业性属性。
- 核心团队:
- 前端3人
- 后端3人
- 服务端1人
- 数据库1人
- 测试2人
- PM/PSM各1人
投产规模介绍
-
节点数:
- master节点+
ETCD
: 3 - worker节点: 45(含分布式存储)
- master节点+
-
版本:
- docker: v19.03.15
- kubernetes: v1.18.6
- kubesphere: v3.0
- 内核: 5.4
-
负载均衡器:
- F5
- openelb
开发工具链介绍
接下来介绍下我们开发过程所使用的工具。
由于行业属性问题,我们并没有选用go
作为开发语言,而是选用了更熟悉的java
(因为java是我们的主开发语言)
我们使用YouTrack 对需求进行管理,并追踪进度。
针对研发应用的发布,我们使用了以下工具链串联:
测试工具链介绍
主要使用了以下技术保证代码质量及可用性
- JUnit: 后端单元测试
- selenium: 前端单元测试
- sonar: 前后端代码质量扫描
部署工具链介绍
接下来章节我将介绍在本地化kubesphere
时遇到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部分内容作详细解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