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标题,千万不以为我要推荐一款新式奶茶,我不是美食博主。
我只是来吐槽的!
我喜欢喝港式奶茶,每次去茶餐厅必点。虽然深圳有些店做的着实不怎么样,但喝下去总归还是奶茶的味道。但昨天在附近商场某手工特饮店,点的那杯,真真是暴击了我的味蕾。
不夸张!难喝程度,简直——前无古人,估计也不会有来者。
我点了杯热的,大概等了五分钟就做好了。十二块,很小的一杯,比麦当劳最小号的可乐杯还要再小些。大小当然不是问题。有些热,我小嘬了一口,天啊——什么味道?!怎么这么——苦!?我一瞬间怀疑莫不是做成了咖啡,但很快否定了,咖啡不是这个味道。这好像有股中药味。为了进一步确认,是不是刚刚我的舌头出了问题,我又尝了一口——呃……
怎么形容呢?这个口感,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有点像带了点奶味的二十四味凉茶(广东很苦的中药饮品)。其实也并不确切,实在形容不出来。你就想像,把一点奶精,一点茶,一点咖啡,可能还有别的什么,添加到一杯浓浓的中药汤里,大概就是这个口感吧!
我没有勇气再多喝一口了,直接端到吧台前,跟点单的小妹妹讲:“这是我喝过最难喝的奶茶,怎么苦成这样啊?”
“哦,奶茶是这样的,没有加糖就是这样的。”
“不是, 没加糖也不能苦成这样啊。要不你尝一口,看对不对?”
她不理会我的建议:“没有加糖是这样的,你可能不习惯,那边有糖,要不,你去加点糖。”
人很多,后面有几个人在排队。我不想扯了,问她在哪里有冰块。我决定加点冰块稀释下试试,再加点糖看看。
大概是因为我的抱怨,装冰的小弟特地给了我两杯冰块。我把半杯奶茶倒进装满冰块的杯子里,又撒进去一包砂糖,搅了搅。接着又嘬了一小口——呃……我直接吐杯子里了。怪味饮料无论怎么稀释,还是怪味的。浪费了两杯冰块。
我决定放过自己,留下三个杯子直接走了。
商场里人很多,我在人流中穿梭了好长一段,嘴里还是又苦又涩。无奈只好在另一家店排队买了一杯冰冻椰汁。一口气半杯下肚,口腔里的感觉终于好了些。
坐下来后,我有些气闷。为什么那个店员一直说,“奶茶就是这样,不加糖就是这样啊!”这样是怎样啊?她根本就没有尝一口,她根本不知道是什么味道。
确认一下问题,说声抱歉,重做一杯,很难吗?(当然,也怪我第一时间没有想着要求重做。)
遗憾的是,这样的店员,遇到的不止一个。比如你投诉某道菜太咸了,百分之五十的情况下,你总能听到千篇一律的解释。
"太咸了!”
“每人口味不一样!”
“真的很咸!”
“这道菜口感本身偏重!”
……
我还能说什么呢?众口难调不假,但开饭店的这样讲就有点……呵呵了。说声不好意思,倒杯水给客人,很难吗?态度好的话,你甚至可以委婉地请客人稍微担待一下,客人一般不会继续追究了。可为什么执着于辩解呢?
客人在抱怨的当下,心情已经不好了,你还要致力于争出高下,不是火上浇油吗?
包子型的顾客,估计就忍了,你的辩解刚刚结束,估计他就暗暗发誓“以后再也不来这个鬼店了!” 出了店再给家人和朋友广而告之下。因为几句辩解,顾客把你们整个店全盘的、永久的否定了。这笔账真值!
刀子型的顾客,估计会跟店员杠上,从刚开始只是抱怨两句,接着很可能在你的助力下升级为“去把你们店长叫来!”“我要重做!” 搞得鸡犬不宁不说,还影响整个餐厅的氛围和声誉。等店长或老板出来,为了息事宁人,大概率是要赔礼道歉,安排退菜甚至打折。早知如此,何必呢?
当然还有我这种,当面抱怨完,受了气,只好回去上网再吐槽一番的。
除了线下,线上购物消费也不可避免的会有投诉抱怨。线上的稍微好些,毕竟是公之于众的,但也不乏一些奇葩的回复。比如,常见的,先来一段长长的不知所云的开场白,接着再用太极无影手轻描淡写的化解客户的抱怨。
这是明面上的,还有后台一对一的投诉处理。遇到不靠谱的客服照样让你吃瘪,上个月我就体验了一把被当傻子的感觉。我明明白白地对产品成分和网上信息不一致提出质疑,并附上了图。结果对方一直跟我扯物流、包装和生产批次等等,并一再强调“我们真诚地始终如一地保证产品质量!” 过程中,我不得不一再提醒:“拜托别扯远了,说成分”。虽然最终证实产品没有问题,但过程真的很不开心,不回购是一定的了。
我不是客服,不知道专业的处理流程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无论投诉还是抱怨,本质上都是客户在指出问题。面对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首先是正视问题,唯有正视才有可能最快最妥善的解决。倘若忽视,自己没填好的坑早晚会把自己给绊进去。
要知道,这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大范围内是守恒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