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母亲给我们讲过一个懒汉吃饼的故事:
有一个人特别懒,每天除了吃,什么事情也不会做。他所有的事情,父母在的时候是父母做,父母不在了,就由他的老婆来照顾他。
有一天,老婆有事情必须回娘家几天,她担心懒汉会饿着,就想了一个办法,她给懒汉烙了一个很大的烙饼,然后从中间掏一个洞,套在懒汉的脖子上,这样懒汉就不会饿着了。
几天后,老婆回到家发现,懒汉还是饿死了。
原来懒汉只吃了靠近嘴一边得的饼,他懒的不想用手转一下烙饼,最后被饿死了。
这故事听起来很是不可思议,觉得是母亲给我们编的故事,现实中怎么会有人懒到这种程度,危险到了生命,动一下手就可以活下来,为什么不呢?
前段时间,我无意中看到了现实中还真有这么个懒汉的故事。
杨锁被称为“中国第一懒人”。23岁那年,他活活被饿死。
杨锁出生在河南某地方的农村,80后,父母因老来得子,把杨锁视为掌上明珠。那是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杨锁小时候因身体弱,在8岁前都没在地上走过,都是父亲用竹筐挑着他走。
他们家生活贫困,老俩口宁愿吃馒头咸菜,也要给杨锁买肉吃,杨锁的生活质量相当高。
在父母的娇惯下,杨锁变得任性刁蛮,学校根本管不了他,最后只能放弃他。杨锁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孩子。
在他14岁的时候,父亲因肝癌去世,此后,母亲更加宠爱他。在杨锁18岁的时候,母亲积劳成疾,撒手人寰,留下杨锁一人。
杨锁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生活无依无靠。
别人可怜他,给他介绍了几个工作,他都嫌累嫌脏,又懒,先后被老板辞退。
此后,杨锁就呆在家里,没钱吃不上饭,开始变卖家里的东西,可他家徒四壁,没有什么东西可卖,无奈之下,他厚着脸皮在村子里讨吃的。
后来,他连饭也懒得去要,就躺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村民出于好心隔三差五给他送些东西吃。那些东西就放在他手边,他也懒得动一下。
最后,在一个冬天,杨锁死了。他的桌子上摆着村民给他送的各种食物,但凡他动一下,吃上几口,也不会活活饿死。
有人说:
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孩子是果。
果实出了问题,往往是根也有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惯子如杀子。
溺爱不是爱。它是披着爱的外衣,对孩子的占有和控制。
它是反爱的,也是反教育规律的,它会阻碍孩子正常潜能的发展,剥夺了孩子亲身体验生活的权利,迫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
杨锁就是一个溺爱的典型代表。
现代生活中,家长们常犯的错就是,凡事为之包办,孩子变的什么也不会,更受不起一点风浪,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巨婴。
有远见的父母都明白,该走的路,让孩子自己走。学会放手,孩子才能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