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七岁,正朝气蓬勃,青春袭人。此时春梦初回,少女多了一份敏感、细致的心思。年少骑竹马、弄青梅的乐趣早已不再,伤春悲秋占据了大部分的女儿情怀。待午夜梦回,才偶尓拾起昨日的细雨流光,此时最是寂寞女儿香。
![](https://img.haomeiwen.com/i19242192/d802fec10996607f.jpg)
此时,江梅己谢,柳絮初生。窗外飘过阵阵少女银铃般的欢笑声,那是一群与她同龄的女子在春光中追逐嬉闹,看她们笑得花枝乱颤,她问自已,为什么就不能走出门去,和她们一起玩闹?
透过纱窗,少女向外望去,满院的花朵早已不似春日里那般繁胜。唯有她一生钟爱的海棠,翠叶欲滴,花朵浓密艳丽。女儿照花,花更美。尚且记得民国时期的那一段风流韵事,胡兰成曾夸那时陷于爱情的张爱铃是临水照花人。如今,比着花儿,李清照的心思恰也开启,像所有获得启蒙的女子一样,渴求一个能爱她、怜她、惜她的翩翩少年公子。
古来惜花伤春为题材的诗词不胜枚举,但李清照这一篇更清新脱俗,简单几句便将一个女子惜春的情怀抛洒而出,读之令人动容又印象深刻,如此佳作,实属罕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19242192/dcd3181bfa1b2f5d.jpeg)
"昨放雨疏风骤",春暮昨宵,雨狂风猛。当此芳春之际,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了。她临窗窥望窗外的花红,心绪如潮,被这莫名的风雨恼得不得入睡。
她望了一眼放在桌上的酒杯,复又起身吃饮几杯淡酒消愁,此时心事翻涌愁正浓,几番下来,竟喝得有点多了。于是枕着孤夜寒雨,悄然入梦。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虽酒意仍在,但思之昨夜心情,李清照忙起身询问心中牵挂之事。试探着问正待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
"试问卷帘人",一个"试"字,生动地描写出李清照那薄脆、敏感的惜花心思,一夜骤雨,残花遍地,这结果她岂能料不到?然而她还是怀着一丝希望,小心翼翼地试探那卷帘的人。为何后院中的情景她不敢去看?这一问究竟是为那些花,还是自已?一切尽在不言中。
却不曾想,侍女只是回望院中一眼,便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像以前一样鲜丽浓艳。”
面对极尽心思的试探,那卷帘人并不知晓她的心意,所以才答得漫不经心。简单一句"海棠依旧",非但丝毫没能慰藉她心中之愁,倒更惹她徒增伤感。简单主仆二人一问一答,李清照的多愁善感,侍女的淡漠粗心,便清晰呈现,令人备感唏嘘。但这在正常不过又含有深味。
终于,在词的末梢,早已料定的局面,托盘而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场大雨过后,院子里的花,现在应是绿色更加丰润,而海棠花恐怕只剩点点残红了。
这一年,李清照年方十七。女孩的心思里有了寞名的愁怅与寂寞。此时的寂寞在僻静的角落里静静地流淌着,正等待一位丰神俊秀的男儿读懂她。
![](https://img.haomeiwen.com/i19242192/efeff55e7665f03f.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