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前要教方法,明析预习流程


为什么要重视预习?目的是建构意义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过关和练习的效率。让孩子抓住自己的漏洞去深挖。
通过预习,从浅学习走向了深度学习,从根本处提升了学生的一种整体品质。
预习要有挑战
如果没有对预习有一个深度理解,预习有可能是无方向和低效率的,甚至是形式化的。
预习本身强化差异和差距对后续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预习的本质是培养一种预习意识,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预习分为三大块:基础预习、核心预习、拓展预习。
预习内容,对文本保持敏感,对不认识不懂的词语画出来能简单做批注,老师是帮助者,背诵默写是孩子自己完成。
预习时间,20分钟是底线。
清晰预习符号,明确预习内容。
反馈预习效果好的和效果不好的,让孩子明确方向并意识到其重要性。
核心预习让老师识别问题所在,课堂上着重讲解。
基础预习时要脱离课本,找出自己的问题。
古诗预习中背默是孩子必须要过关的,至于注释比较难的老师可以告诉孩子。
怎样推动预习?
让学生爱上学习的方法尝到预习的甜头,感觉到学习的轻松,驱动他们的内动力。也可以与他们的作业息息相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