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开国,光武帝刘秀以兵马定天下,再续汉统,在位32年,励精图治,将颓败的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公元57年,刘秀于洛阳南宫前殿去世,享年,享年62岁。
刘秀以“柔道”治天下,开光武中兴,为子孙后代留下万世基业,然而,子孙后代却多早亡,无福享受。
刘秀万万没想到,子孙后代一代比一代短命,自己竟成为东汉帝王之中,寿命最长的皇帝……
东汉帝王多短命
刘秀享年62岁,其子刘庄即位,是为汉明帝。汉明帝在位18年,引入佛教,修洛阳白马寺,派班超出使西域,开“明章之治”。
然而,勤政爱民的汉明帝48岁便病逝。其子刘炟即位,是为汉章帝。
汉章帝擅长书法,尤擅草书,被后世称为“章草”。
汉章帝在位13年,继续执行祖辈们遗传下来的与民休息的政策,东汉人口迅速增长,却于31岁之时病逝。
章帝之后,和帝10岁即位,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执掌大权,和帝一心除掉窦氏外戚集团,自己亲政,却于27岁之时病逝。.
和帝之后,东汉的帝王多以幼年即位为帝。
先是汉和帝的小儿子殇帝刘隆,即位之时,“时诞育百余日”,刚刚满月。八个月后即早夭病逝,年两岁,成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
此后汉安帝刘祜即位,继位之时“年已十三,有成人之志”,然依旧由邓太后掌权。
邓太后去世之后,汉安帝终于可以亲政,却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时年32岁。
汉安帝去世后,太后阎姬为把持朝政,迎立刘懿为帝,但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汉安帝的儿子汉顺帝刘保在宦官的扶持下登上帝位,宦官专权,把持朝政,顺帝在位19年,却也是没活过30岁而病逝。
顺帝之后,两岁的冲帝刘炳即位,在位不到一年光景,“帝崩于玉堂前殿,年三岁。”
汉冲帝死后,聪明伶俐的刘缵8岁即位,是为汉质帝,仅仅因为说大将军梁翼:“此跋扈将军也”,便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此后桓帝刘志15岁即位,在位21年,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却又陷入宦官专权,36岁时病逝。
桓帝死后无子,12岁的灵帝刘宏即位,宦官十常侍把持朝政,民不聊生,公元184年,爆发黄巾大起义,在位23年后病死,时年33岁。
灵帝死后,少帝刘辩即位不足半年,被董卓胁迫自尽,年仅十五岁。
刘辩死后,汉献帝刘协立为皇帝,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汉献帝被曹操迎于许昌,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刘协被赐为山阳公。病死时年54岁。
主少母壮、太后临朝
幼主即位,历朝历代多存其事,然而却没有任何一朝能与东汉相提并论。
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2帝,享国祚196年而亡,但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一多半以上。自汉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
未满弱冠就即位称帝的情况,以东汉王朝最为显著。
在皇帝短命的情况下,东汉的皇后却都寿命较长,成为了外戚专权、把持朝政的温床。
每遇先帝去世,而新帝以幼年即位,皇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总揽大局,拥有和皇帝相同的权力。
自和帝后,屡次出现了“主少母壮”的局面,同时,为便于掌控权力,太后会更偏向于选择年幼且易于掌控的幼童继承帝位。
汉和帝死后,邓太后以年长的刘胜身有痼疾为由,废长立幼,拥刘隆为帝,而在刘隆不幸夭折后,邓太后又另立十二岁的刘祜为帝,以此达到自己长期把持朝政大权的目的。
东汉皇太后临朝称制的现象,在历朝历代都属绝无仅有,东汉“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分别为章帝窦太后、和熹邓太后、安思阎太后、顺烈梁太后、桓思窦太后和灵思何太后。范晔作《后汉书》,将历代皇后列入记录帝王的本纪之中,作《皇后本纪》。
外戚宦官轮流坐庄
东汉初期明章之时,禁止外戚参与政治,然章帝末年,窦氏外戚崛起,此后历代皇帝年幼即位,太后临朝,大权独揽,外戚势力崛起。
东汉中后期,皇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同时“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专立幼帝,以达到自己长期把持朝政的目的。
即位的小皇帝在长大之后想要亲政,还必须得等到太后去世之后,才能筹划铲除当朝外戚势力。
而为铲除外戚势力,皇帝又不得不借助身边的宦官力量。汉顺帝即位赖宦官扶持,称帝之后,朝政为宦官把持,顺帝甚至下令宦官可以养义子,并且可以世袭封爵,宦官与外戚勾结,致使朝政日益腐败。
汉灵帝在位之时,经常说:“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宦官得志,无所惮畏。
东汉皇帝借助宦官的力量夺权之后,宦官却代替外戚,祸乱朝政。
及至皇帝短命而亡,新一任的皇太后再次临朝,任用父兄,新一轮的外戚势力崛起。
而继任者帝王再次借用宦官力量,与外戚集团展开权力的争夺……
如此恶性循环,外戚集团与宦官势力轮流坐庄,把持朝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终于于公元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
而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中,东汉皇帝的短命,或可与此息息相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