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与杂剧

作者: 画工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8-25 22:03 被阅读0次

以韵文系统的标准,大家习惯以唐诗、宋词、元曲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形式,分别会有不同的音乐性去哦配合这些形式,这些文学形式是连贯的,演变过程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音乐

这其中,元曲的文学形式部分与音乐和歌舞表演的关系更加密切。元曲本身是唱的,而且是表演出来的,我也希望大家通过舞台这种形式,去了解元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从《诗经》一路走来,中国文学之美、韵文之美,难以与歌舞历史、戏剧历史分开。现代新诗则完全呈现的是视觉与思维的部分,带来新的经验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诗与古代的格律传统发生了断裂。

闻一多,强调,诗在朗诵的过程中要有音乐性。诗,从听觉性变成了视觉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视觉性转变成听觉性,如何才能成立?你要完全跟着听觉走,试图使自己朗诵的声音与音乐合在一起,变成音乐性的节奏。在今天,我们不一定完全懂得元曲的内容和意思,但它的音乐性本身就有很大的感染力,我很希望把它恢复成一种歌舞,甚至是动作的艺术

柳永和歌者之间是创作者和诠释者的关系,到了元杂剧这里,这种关系更复杂了,这时,我们看到剧作家、导演、演员出现了,类似于近代完整的表演艺术规格大致形成。

我希望大家可以分两部分来认识元代的艺术形式:散曲和杂剧。散曲其实就是元代的唱词作者创作的流行歌曲,配合着乐器来唱,“天净沙”是曲牌名。

早在宋代,就出现了名为“诸宫调”的说唱艺术,对中国戏曲传统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元杂剧作者对前人作品进行丰富,形成新的创作。

想起我小时候如痴如醉看元曲的经历,上茅房也要看,一转眼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再看这一首首元曲,好似故人重逢,重新感悟它的别致与意境。

《梧桐雨》与《汉宫秋》中的朦胧,忧愁,略带凄清的感觉现在还能回味起来,萦绕心头。白朴与马致远是文人风格,这种喜爱可能和他们的文辞优雅有关,现代人嘲笑古代人才子佳人的套路,可想想我们的言情剧何尝不是如此?可大家也依然看的不亦乐乎,对此,我报之莞尔一笑。

相关文章

  • 散曲与杂剧

    以韵文系统的标准,大家习惯以唐诗、宋词、元曲作为不同时期的代表形式,分别会有不同的音乐性去哦配合这些形式,这些文学...

  • 元代杂剧与散曲

    元代前期杂剧: 白朴《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黄粱梦》 纪君祥《赵氏孤儿》 尚仲贤《柳毅传》 康进之《李逵负荆...

  •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六)元诗、散曲、杂剧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六)元诗、散曲、杂剧 元代是散曲和杂剧兴盛的时代。元代散曲可以认为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中国的诗歌同...

  • 我的柔情,世人不懂

    元代盛产散曲家杂剧作家,虽然统统被尊称为家,但是人生大都是眼前苟且死后扬名。相比于其他人活得灰头土脸,散曲家兼杂剧...

  • 清新可人( 元曲之散曲小令 )

    元曲分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曲,元曲的体制最主要的有宫调和曲牌。元曲与宋词不同在于衬词,俗语,俚语,押...

  • 【文魁大脑实用记忆第三期】郑宇含第5次 《综合案例训练》

    1、元曲常识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

  • 飘洒的诗絮(一一八)

    说起来,接触并喜欢上散曲,是从元杂剧开始的。所谓唐诗、宋词、元曲一一元曲主要是戏剧和散曲。首先自然是《西厢...

  • 元曲里的30大千古名句

    最美诗画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曲的兴起对于我...

  • 元曲里的30大千古名句

    最美诗画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曲的兴起对于我...

  •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

    1、元曲: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曲与杂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kak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