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初版是1940年。现代史上的书,流传至今想必是有特别的独到之处。作者是美国的艾德勒,序中提到了他的一点经历,挺传奇。缀学而工,因读一本书改变了其人生轨迹,因拒绝上体育课而没有拿到学士文凭,留校任教拿到了博士学位。
译者郝明义是出生在韩国的一位华侨,在台大完成学业,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却“一直都在抗拒‘只能做一些静态职业’的宿命”,也是一位很值得人尊敬的先生。
全书的结构
第一篇:四种不同层次的阅读,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第二篇:详析分析阅读。
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标。
全书一共二十一章,共四百页左右,每天一章的速度似乎慢了一点。先定个小目标,在十到十四天的时间读完吧。
“太多的资讯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多读书,读好书,少一点娱乐八卦,似乎在这里找到了一条论据。
“阅读越主主动,效果越好...越主动的读者,他在阅读的世界里探索能力越强,收获越多...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这是我之前未接触到的一个观点,看起来蛮有道理的样子,现在每天的阅读就是尝试。
“阅读的目标:为增进理解而读”--想起前一阵子读了几本浅薄的史书,纯粹为了获取资讯而读,虽作了一点笔记,但并未进行过深的思考,虽说以史为鉴,如何“鉴”呢?这是我之前没做好的事,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