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这个目前听来还有些新鲜的词,已经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我猜想,这次疫情可能大大增加了大众对于社工的认知。
作为一个已经在社工行业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我想给即将或者打算进入社工行业的人描述一下我目前所了解到的社工行业。
社工行业起源于外国,后在香港发展的很好,社工行业的宗旨是“解救危难,缓解困难,激发潜能,促进发展”,所以大家大概就了解这个行业了。再一点,我要说明的是,社工不是义工,义工是无偿劳动,社工是有偿劳动。大部分社工是要考社工证的,就像医生要有医师证一样,而且要经常参加专业培训,而志愿者不需要。
下面,我要讲一下社工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在社区,政府部门把搞社区活动和关注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工作外包给了社工机构,主要的行政工作还是给“工作站”来做,但是合同签订中有一项是社工要协助工作站的工作。除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民政局,养老院,医院等各种地方也出现了社工的身影,他们有一个统称叫做“岗位社工”。
再说所薪资这块,这里有一点我要吐槽一下,就是同样的岗位,同样的工作内容,贴上了社工的标签,工资就立马低了很多。所以就目前社工的状况,我建议大家想跟政府机构沾边的话,不要做社工,看看同样的岗位,除了社工机构,还有哪里在招,工资总会高很多。在社区的社工,工资都差不多,比岗位社工还低,扣掉房租吃饭就差不多不剩什么了,而且没有公务员那种“高福利”。所以,如果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大志向,不建议做社工,社工行业的人员流失不是一般的大。首先工资不高,所以能选择这个行业的人,要不就是没得选了,要不就是真的想要“解救危难,缓解困难”。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都是为了顺便照顾家庭,带孩子的。不求高工资,只求能顾家。
刚刚说到,有一项工作是“协助工作站”的工作,而在每个合同年结束的时候,这项评分占了40分(总分100分)。这个出发点本身是好的,但同时也导致也一些问题。那就是如果你只顾着自己开活动,只顾着“解救危难,缓解困难”,而忽略了协助工作站,那就导致年终评估的时候直接“倒数第一”。如果你忙着协助工作站的工作,没有完成合同内的指标,那么年终评分依然是“倒数第一”。但是你是倒数第几工作站压根不关心,他们只关心你是不是“协助”了他们的工作。所以在社工的工作内容中,这部分就占据了相当的分量。好一点的工作站只是时不时让你帮个忙,上级领导来检查的时候帮忙做材料,你开活动的时候帮他拉个横幅拍个照。更有甚者就直接让社工主管派一个社工直接入驻工作站帮忙协助工作,做不好的话,打分就很难看。所以在协助好工作站的同时,有一些社工主管就会通过一些旁门左道,克扣底下社工的劳务费,用来庆祝工作站领导孩子的生日,美其名曰“利益相关方管理”。在社工本就工资不高的情况下,还被克扣劳务费,这种不平等待遇导致很多人干不过半年就离职了。更有甚者,一些社工主管直接“开发票”,几块钱的东西,发票开成几十块钱的,然后中饱私囊活送到工作站某些领导也是有的。不能说社工行业都是乱想,但这些乱想却是确存在的。所以社工做着做着,随着劳务费的克扣,随着活动支出自己完全没办法掌控还要背锅,也就没有了当初解救危难的心,或者直接就离职了,或者转而搞起了“利益相关方”管理。而就算是这样的情况下,社工也是被工作站看不起的,他们甚至“直言不讳”:我就看不惯你们这帮社工。全然忘了疫情的时候,社工做的事情,因为在他们看来,社工的存在就是为了协助他们的工作,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给工作站当狗的,随叫随到,不能不乐意的那种,要不然说不定就被机构领导训话,说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忽略了机构的利益。只要社工机构的存在是为了给工作站打工,那就只能巴结着,谁让打分权在人家手里呢!所以我建议大家,没事往工作站考一考,到时候就可以把工作都交给社工了。
另外,社工这个行业的文书也是多得多 ,除了帮工作站准备各种检查的文书,还要准备各种评估的文书,评估的照片为了保留活动的痕迹,基本上做所有事情都要拍照,都要写文件。来访做个登记,帮忙办事做个登记,活动前做个计划书,活动后一个总结,帮助社区居民要写个记录,培训要写个记录,开会要写个记录,不夸张的说,社工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用来写记录了。半天的培训,剩下半天就要写培训记录,哈哈哈。再者,社工加班是没有工资的,只有调休,而大部分社工加的班是调休不完的,因为工作做不完,这时候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制度”,比如加班多久没有调休视为自动放弃加班,比如加班只能调休超出40个小时以上的部分。虽然工作时间很长,但是能“解救危难”的时间却寥寥无几,说起来还好笑。
看了以上这些,如果你还是坚决做社工,那么祝你幸福。
网友评论